交警在雨中指揮交通
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江油境內洪水泛濫、河水上漲,各低洼地區遭受不同程度的險情。
汛情就是命令,防汛就是責任。面對嚴峻的防汛形勢,江油各地各級黨組織、廣大黨員、鎮村干部,聞“汛”而動、迎“汛”而上,沖鋒在防汛抗洪第一線,奮戰在汛情最嚴峻、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用堅定信念和無畏勇氣筑起了一道道防汛長城,讓鮮紅的黨旗在防汛第一線高高飄揚。
完善體系 繃緊安全責任弦
“暴雨馬上就要來了,不要在河邊逗留!”“定時觀測河道水流,一旦河水上漲,立即轉移群眾!”只要一下大雨,西屏鎮防汛人員就會第一時間開展隱患排查、險情排除、轉移群眾等工作。榮華村村民李東家住河道邊,每年汛期來臨,村上都會讓他家轉移到防災減災安全屋避險,“有村上的細致照顧,雖然住在河道邊但我們一點也不擔心。”
進入汛期以來,為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江油從上至下筑牢防汛安全網,緊繃抗洪搶險責任弦。江油市委、市政府領導坐鎮市大數據中心,檢查調度全市防汛減災工作,各部門、各鄉鎮嚴格執行汛期“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排查”工作機制,全市進入防汛警戒狀態。
提前備足防汛物資,查驗手電筒、發電機、編織袋等防汛物資,確保災情險情發生后能快速調撥到位,并向各鄉鎮前置折疊床、棉被等物資1300余件,更好保障防汛備汛需要。
積極加強與社會民間救援力量的協調聯系,進一步完善防汛應急搶險救援隊伍體系,確保一旦發生災情險情,全市各級物資和隊伍能隨時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工作人員查看水情
三級聯動 筑牢防汛減災堤
雨夜,城市的燈光漸漸熄滅,但街道上卻亮起了別樣的“信號燈”。
在中雁路,多處下穿立交積水嚴重,車輛難以通行,積水中一抹亮色特別顯眼——江油公安派出的警力正開展巡查疏導,熒黃色的工作服在黑夜中給人一種特別的安全感。
雨逐漸變小,但江油的防汛工作仍然沒有一絲松懈。在厚壩鎮養馬峽下穿、中雁路下穿、高速下穿、愛心橋等危險區域,隨處可見防汛人員忙碌的身影。
“面對汛期,我們采用‘黨委統籌、支部牽頭、黨員帶頭’的三級聯動模式,由23名青年黨團員組成青年突擊隊,在危險區域設立警戒線、警示牌,并安排專人值守。”厚壩鎮防汛工作人員介紹說。
暴雨中,防汛人員的身影隨處可見。市交通部門在厚壩片區、馬角雁門片區、楓順片區、中壩片區前置了16臺挖掘機、裝載機等應急機械,以確保極端條件下搶險救援所需;市應急局組織3個督戰小組,分赴17個鄉鎮開展風險管控、隱患排查治理和防汛防地質災害督戰工作。
勸離河邊釣魚者
暴雨后,防汛人員仍然沒有停歇。市大數據中心進入“戰時”狀態,調度指揮中心24小時燈火通明,一條條雨情、汛情、災情信息從各部門、各鄉鎮匯集到這里,經過研判后,一道道調派命令、調撥指令又從這里發出。
交警在齊膝深的水中指揮交通,村干部深夜冒雨在河邊巡邏,黨員干部挨家挨戶敲門轉移群眾……在江油防汛搶險第一線,這些身影被市民記錄下,發布在短視頻平臺、朋友圈,被網友稱為暴雨中的“最美風景線”。
強化值守 密織巡查監測網
連日降雨,涪江水位上漲。在科光電站值班室內,閘門情況、水量變化在電腦上一覽無余,工作人員每隔一小時就要進行圖文消息記錄。
涪江兩岸,專職巡河員和社區工作人員每天忙碌在巡河一線。“汛期我們每隔1到2小時巡查一次,查看涪江沿線水位情況,勸離在河邊逗留的市民和垂釣者。”巡河員吳鋼說。
清理河岸
由中壩街道金輪社區黨員志愿者、居民代表組成的志愿服務隊,沿著責任段河岸開展巡查,查看河面是否有漂浮物,水質是否清澈、水位情況等,并一一做好記錄。金輪社區相關負責人鄔中建介紹:“涪江經過我們社區境內,每到汛期來臨時,我們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排查’的防汛工作要求,組建了志愿服務隊,加大巡查,消除安全隱患,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李本春是志愿服務隊中的一員,入黨16年的他不忘初心使命,每年汛期沖鋒在前。這幾天工作之余,李本春一直堅守在防汛一線,每天和其他黨員志愿者對易積水、地勢低等重點區域進行巡查,巡查河岸近10公里,志愿者大都兩兩一組進行分段巡查,一趟巡查下來要1個小時左右,遇到暴雨預警時,這樣的巡查每天要進行2-3次。
涪江水位下降,河道兩岸恢復原貌。李本春和他的“老搭檔”王明軍在巡視河道的同時,又多了一個事情,帶上掃帚和垃圾袋,對被水流帶來的生活垃圾、水面漂浮物等進行清理。
風雨過后,黨旗更紅!江油市廣大黨員干部在防汛避災中用忙碌的背影踐行著初心、書寫著使命,樹起了一面面鮮紅的旗幟。
(劉煜 甘敏 王鳳麗 文/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