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
三臺:打造“天府糧倉”丘區示范樣板
陽春三月,走進三臺縣塔山鎮優質糧油現代農業產業園,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近年來,三臺以塔山鎮為重點,著力打造“天府糧倉”丘區示范樣板,以寶林村、白龍村、迎豐村3個村約6000畝耕地為核心區域,輻射帶動周邊槐樹、福泉等13個村,建立優質糧油現代農業產業園,集中連片面積達到3萬畝以上,通過園區示范引領,推動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塔山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
糧油主導 夯實糧倉根基
沿著平整的柏油路行進,園區內,連綿成片的油菜花閃耀著奪目的金黃,翻耕的高標準農田平整一新,正待播種。
寶林村是塔山鎮優質糧油現代農業產業園的核心區,在油菜新品示范田間,一塊塊品種標識牌佇立在油菜行列前。“這一片田塊共有十多個品種,通過對比實驗,篩選出更適宜于本地區的品種進行培育和推廣。”塔山鎮副鎮長唐全鵬告訴記者,通過示范片建設,2023年,園區大小春糧食播種面積(含復種)達2。1萬畝,占園區耕地面積的90%;水稻畝產達到600公斤,油菜畝產達到229公斤,均高于縣域糧油平均水平。
為持續推進糧油“三品”提升工程,塔山鎮與臺沃公司等龍頭企業合作,采取“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在園區建成“臺沃香”優質大米訂單基地5000畝以上、油菜訂單7000畝以上,實現園區優質糧油宜種盡種全覆蓋。
該鎮還依托臺沃等加工龍頭企業,推行“加工龍頭企業+新型經營主體+專用原料基地+農戶”的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模式,以及“種藥肥一站式服務、耕種收烘一體化經營”生產模式,通過戶建場、場入社、社聯企推動糧油產業規模化發展,2023年,園區適度規模經營(30畝以上)比重達到60。2%。
該鎮在園區全面推行“有機肥+測土配方肥”,開展統防統治,采取釋放赤眼蜂、設置誘捕器和太陽能殺蟲燈等技術措施,實現全域綠色防控,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
“2023年畝均化肥施用量(折純)28。52公斤,化學農藥施用量(折百)0。407公斤/畝,分別低于縣域同類作物平均水平的15。1%、15。12%。”唐全鵬介紹,同時園區還大力推廣工廠化育苗(秧),推廣使用可降解農膜,園區農藥包裝廢棄物、農膜回收率均達100%。推廣農作物秸稈還田、秸稈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園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
建設高水平“天府糧倉”
智慧農業 全程機械耕種
在田間,工人正在進行油菜飛防。記者看到,工人將調制好的農藥灌進無人機農藥盒里,設置好速度、灑藥量等參數后一鍵啟動,機聲轟鳴,無人機飛過油菜田間,短短幾分鐘時間,一大片田塊農藥噴灑工作便完成了。
據介紹,相比于傳統人工手動背負式噴灑農藥,無人機每小時可噴灑農藥40—50畝,不僅降低了農戶的人力和資金投入,還可以降低農藥使用量,從源頭上減少農藥對環境的污染。
近年來,塔山鎮通過與西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綿陽市農科院等科研院所建立技術服務關系,組建糧油、土壤肥料專家技術團隊,有效開展技術服務30天(次)。年培訓農業新型經營主體機插秧、機收油菜、小春糧油作物、抗濕播種等技術3批次103人次。
2023年,園區在寶林村稻油輪作示范片集中展示優質糧油新品種、新技術、新機制、新模式,展示新品種55個,展示面積達116畝,帶動園區水稻、油菜等主導產業良種覆蓋率達100%。
“推廣智慧農業,不僅彌補了農業個體化在人力、技術、資金、管理、銷路上的短板,還實現了農業種植的標準化、機械化、效能化,提高了農戶的收益。”唐全鵬說,近年來,園區充分利用現代物聯網設備、遙感技術、新一代移動網絡傳輸平臺,推廣水肥一體、無人機等智慧化新農機,實現糧油播種栽插、用水管理、施肥管理、病蟲害防治、收割等生產關鍵環節智能化操作、數字化分析和綜合化服務。
同時,園區建成“全程機械化+農事服務中心”,擁有各類農業生產機具1428臺(套),依托國、省級農機示范社開展耕種防收等全程農事服務,水稻、油菜生產綜合機械化率分別達到94。34%、79。3%。
無人機噴灑農藥
做優做強 培育知名品牌
在園區,提起自家種植出的糧油,一村民很自豪地告訴記者,“我們有臺沃香米,還有梓香菜籽油!”
為提升糧食產品附加值,形成品牌影響力,園區加快推進金粒盛世種業創新基地基礎設施和加工倉儲等項目建設,年展示新品種100個以上,帶動園區稻油良種覆蓋率達100%。同時,支持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以及龍頭企業開展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登記,深化與媒體合作,全方位宣傳推介區域公用品牌、園區企業品牌和產品品牌,組織新型經營主體積極參加各類展示展銷活動,園區品牌農產品銷售額占比80%以上。
目前,該園區有認證“兩品一標”主體3家、產品3類。通過不斷強化“臺沃香米”“梓香菜籽油”等品牌宣傳、推介,主導產業農產品使用品牌占比達82%。并通過參與“綿品出川”重慶行系列活動,產品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園區內及周邊主要交通干線設有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和品牌宣傳標識標牌3處。
為強化品牌創建,該園區將重點種養主體全部納入國家追溯平臺管理,入駐國家(省級)追溯平臺并實時開展業務的新型經營主體占比達80。3%。
“通過培育品牌,打通產銷渠道,園區優質大米、菜油已進入超市、學校、醫院。”唐全鵬說,下一步園區將積極探索營銷新路徑,通過借力、合作等模式,創新銷售方式,加大品牌創建,提升品牌影響力,做優做強,讓園區農產品走進千家萬戶。
“園區在2023年成功獲評綿陽市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目前正積極爭創全市四星級糧食類現代農業園區。”唐全鵬表示,今年將進一步壯大園區規模,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在主體培育、科技支撐上取得新突破,主導產業產值達到1。2億元以上,園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縣水平5%以上。(劉玉明 李米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