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時節,記者走進位于江蘇省宿遷市宿城區王官集鎮的朱海休閑運動小鎮,放眼望去,湖泊、小島、農田、梅林相互交織,三兩游客結伴沿著湖邊悠然散步,扎堆兒的村民倚在涼亭吹拉彈唱,田野大地涌動著勃勃生機。
近年來,宿遷市宿城區將農文旅融合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構建“以農為本,以文為魂,以游帶動”的產業聯動發展體系,讓農文旅融出鄉村振興好圖景。
“第一站參觀現代農業展館、第二站采摘小番茄、第三站制作糖葫蘆……各種活動主題鮮明、設置合理,孩子們在游玩過程中學到不少農業知識。”日前,宿城區蔡集鎮田洼智慧農業園迎來了大批研學學生,帶隊老師張婷婷告訴記者。
“田洼智慧農業園逐步形成了一條集鄉村旅游、農事體驗、實踐教育、餐飲娛樂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產業鏈。”田洼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吳沅鍇介紹,農業園不僅為田洼村的產業注入活力,還帶動當地300余名農民就業,人均年收入超3萬元。
在宿城區王官集鎮的蝴蝶蘭大世界,20萬平方米的智能玻璃溫室大棚釋放了產業融合發展的動能。據負責人介紹,蝴蝶蘭大世界每年生產各類種植苗1200余萬株,致力于打造集品種研發、種苗繁育、栽培種植、展示展銷為一體的現代化蘭花綜合生產基地。目前基地采用“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生產模式,每個農戶每畝每年可收益5萬元以上,帶動村集體經濟每年增收超過150萬元。
從田洼智慧農業園到蝴蝶蘭大世界,宿城區沿著黃河故道生態富民廊道布局推進,一批批集農業觀光旅游、農產品生產、農耕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鄉村旅游業態不斷涌現,一、三產業聯動發展,“風景”與“豐景”相映成趣。
“人人都說我家鄉好,林森蔥蔥藏百鳥……”在宿城區王官集鎮唐圩村的“圩里書場”,村民唐獻柏帶來的柳琴戲《和美鄉村展新顏》吸引了不少游客駐足觀看。
幾年前的唐圩村還是產業蕭條、房屋破敗的經濟薄弱村,如今搖身一變,成了人均年收入2。5萬元的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
“我們建設了農耕體驗區、睦鄰公園、鄉愁記憶廣場、思源亭等景觀,并依托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圩里人家’村史館。”唐圩村黨總支書記王先兵說,通過推動村民重拾手磨豆腐、老式醬豆、手工柳編、老虎枕老虎鞋等傳統技藝,組織群眾參與文藝比賽、非遺大賽等活動,村莊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
宿城區還推進非遺進景區,增強宿城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文化韻味,新建牛角淹鄉情館、劉圩村“前王老宅”鄉情館等文化展館,建成4個特色曲藝傳承基地,開辟朱瑞故居紅色研學線路等5條精品旅游線路。
“沒想到這里有一個這么美麗的度假區,真是不虛此行。”正值周末,宿城區蔡集鎮的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人流如織,游客王萍和家人興奮地在此拍照留影。
記者了解到,牛角村歡樂田園度假區通過“吃住行游購娛”的全業態配套,打造游樂、觀光并重的一站式復合型農文旅景區,自2023年3月開園以來,已接待游客50萬人次。
在度假區的引流下,周邊特色農莊、鄉村民宿、特色餐飲等新業態興起,宿城區先后引進慕東農業、四季采摘等一批優質項目,建成設施農業面積300萬平方米,帶動周邊1000余人實現家門口就業。
立足農文旅融合發展,宿城區充分利用鄉村的資源優勢、生態優勢,高標準編制旅游服務建設規范和質量服務標準體系,提升“快旅慢游”的文旅內涵。
同時,宿城區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推出一批集旅游、度假、康養、研學等為一體的特色綜合體,帶動農文旅產業全面發展。目前,宿城區已創成省級鄉村旅游創新發展先行區、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水韻天成·自在宿城”文旅名片更加閃亮。
(記者 蘇雁 杜倩)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