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的將來,川渝兩地打“飛的”上班的場景將從夢想照進現實。
3月13日下午,伴隨著起飛指令,在重慶兩江龍興通用機場,一架載人飛機升空而起,向四川方向飛行,完成西南地區跨省低空目視航線的首次演示飛行。
這是川渝簽署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合作備忘錄的成果之一。它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在低空領域實現重大突破,也為全國低空經濟區域協同發展提供樣板。
跨省“飛的”為川渝通勤提供新選擇
據介紹,這條航線由四川省委軍民融合辦和重慶市委軍民融合辦共同開辟,由重慶九洲神鷹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和鴻石通航公司共同執飛。執飛機型為一架塞斯納-172型飛機,從重慶兩江龍興通用機場起飛,以180千米/時的速度,飛往四川自貢。其最高飛行高度1200米,最多可坐3個人。
這樣的高度和時速更便于旅客在空中“近距離”欣賞沿途景色。
全程預計耗時1小時30分鐘,沿途可鳥瞰廣陽島、長壽湖、長江等風光。期間,飛機將翻越航線上海拔較低的山脊,中間段連續的山脊平均海拔為600米左右,最高的山峰達到了800多米。
據了解,目前該航線還處于試點運行階段。首飛后,還將進一步完善各方運行機制和該目視航線的飛行保障設施,力爭下半年,實現進行常態化飛行。
開辟更多跨省通道“想飛就飛”
“川渝協作開辟了這一全國首條跨省低空目視航線,就像是在低空修了一條跨省‘高速公路’,所有飛行器在這個固定的航線內,能簡化飛行審批手續,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實現飛機‘想飛就飛’。”重慶市委軍民融合辦相關負責人介紹。
這意味著,只要你擁有私人飛機,今后就能在這條“天路”上飛行。
首飛儀式上,四川省委軍民融合辦和重慶市委軍民融合辦還簽署了川渝協作推進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合作備忘錄,明確建立軍民航主管部門指導、地方政府主導的跨省低空空域協同管理工作機制,最大限度盤活毗鄰地區空域資源。
根據該備忘錄,雙方還將共連更多跨省低空目視航線,共制運行規則、共享共用航空情報、共建飛行聯盟,把“路”修到天上去,讓飛行器飛起來,川渝低空忙起來。
“低空空域資源是發展低空經濟的基礎資源,其開放度、利用率直接影響低空經濟發展。”重慶市委軍民融合辦相關負責人說,雙方將共同推動開辟低空目視飛行航線,共建共享共用航空情報信息、低空氣象信息,提升飛行服務保障能力,實現聯盟地區跨區域短途運輸、通用航空器(有人機、無人機)跨地區交付、轉場常態化飛行。
“這些就好比在兩地的3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修高速‘路網’,要修幾條‘高速公路’,能分幾個高度層,如何滿足不同飛行器的飛行需求,如何管理‘路中’的飛行器,如何共享‘路上’的氣象信息等等,都要有統一的安排和清晰的規定。”該負責人說。
組建川渝跨省低空飛行聯盟
根據備忘錄,川渝兩地還將共同推動組建由政府相關部門、航空器研發制造企業、通航運營企業、低空飛行愛好者、通用機場、飛行服務保障部門、行業協會等單位共同參與的跨省低空飛行聯盟。
目前,川渝兩地已實現了低空+運輸物流、低空+醫療衛生、低空+搶險救災、低空+觀光文旅、低空+科學實驗、低空+教育訓練、低空+文化體育等方面的飛行場景應用。
下一步,還將繼續推動與陜西、湖南、湖北、云南、貴州等周邊地區加入,形成“六省一市”跨省低空飛行聯盟。
新聞多一點>>
低空一般是指在距離地面垂直高度1000米,最大可擴展至3000米以內的空域。而低空經濟是在低空空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