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區縣新聞 > 三臺
【三臺】優質均衡教育厚植學生成長成才沃土
发稿时间:2024-10-08 09:57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智慧化校園管理平臺、沉浸式校園文化陣地、溫馨舒適的學生宿舍……近年來,三臺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最重要的位置,把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作為首要工程,城鄉一體謀劃,系統推進學前教育擴容、中小學校改擴建、辦學環境改造提升等一系列重大建設工程,增投入、強基礎,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著力書寫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嶄新篇章。

‘’孩子們在校園內開心做游戲


  智慧化校園管理平臺、沉浸式校園文化陣地、溫馨舒適的學生宿舍……近年來,三臺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最重要的位置,把辦好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作為首要工程,城鄉一體謀劃,系統推進學前教育擴容、中小學校改擴建、辦學環境改造提升等一系列重大建設工程,增投入、強基礎,優化區域教育資源配置,著力書寫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嶄新篇章。

  

千人剪紙展演

  建設校園特色文化 彰顯三臺教育魅力

  近期,三臺縣政府與四川省足球管理中心、四川省足球協會簽訂了《足球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其中特別提到,在三臺縣共建青少年足球訓練基地,共同培養高水平足球后備人才和足球從業人員。

  四川足球何以選中三臺培育后備人才?究其背后緣由,校園足球作為三臺教育的一大特色由來已久。三臺注重抓好校園足球的普及與提高,建立以縣業余體校為塔尖、足球特色學校為塔身、全縣各中小學為塔基的梯隊分層“金字塔式”訓練格局,探索“以訓夯基,以賽促訓,賽訓結合”的訓練方式。在全縣中小學組織實施多樣化的校園足球競賽活動,開展“班(年)級賽—校級賽—片區賽—縣級賽”層層遞進的聯賽模式,實現校園足球比賽常態化和規范化。

  據了解,在三臺,有全國學校體育示范學校、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各1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52所、全國足球特色幼兒園11所、全國校園籃球特色學校3所、全國校園排球特色學校1所;成都體育學院武術后備人才培養基地、足球運動體育教育教學實踐基地各1個;公益性全額撥款事業單位、公益性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各1個。

  如果說校園足球是三臺特色教育的一面旗幟,那么非遺進校園讓人不得不稱贊。

  走進三臺七一小學,教室、走廊、文化長廊的墻壁上懸掛著琳瑯滿目的剪紙作品。長期以來,七一小學堅持以剪紙為載體,打造“紅色主題”校園文化,建成“輝煌百年”黨史剪紙藝術館、“三臺剪紙”藝術館、“拼納七彩”布藝館等,實施剪紙“進校園”“進課堂”“進陣地”“進社區”四進工程。

  “我們用‘紅色’的剪紙,傳承著‘紅色’的教育,既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也孕育了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合格接班人和可靠接班人。”七一小學校長王毅向記者介紹,全校師生人人學剪紙、人人會剪紙,學校師生的剪紙作品走出了三臺、走出了四川,走進了央視國際頻道,甚至走出了國門。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近年來,三臺縣教體局充分挖掘校園特色資源和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把學校少年宮打造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高地和孩子們的成長樂園。目前,三臺縣學校少年宮共有校內輔導員近6000人、校外輔導員2000余人,將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優秀傳統文化引進校園,非遺剪紙“紅心文化藝術館”“布藝館”“三色農場”等各具特色,其中,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1所,省級、市級非遺傳承基地學校8所。

  在日常教學實踐中,不斷優化活動項目和內容,現已全域實施科技、體育、道德教育、文化藝術、社會實踐、非遺傳承六大類別,常態開展包括烙畫、刺繡、書法、戲曲、剪紙、木工、陶藝、圍棋、烹飪等在內的40余個活動項目;并通過傳統節日活動、校園藝術節、家長會、開放日、運動會等展示孩子們的學習成果,“高蹺舞獅”“舞龍”“腰鼓”等特色活動深受師生及家長喜愛。

  近年來,三臺抓特色、提品質、創品牌,持續實施特色學校創建工程,拓展素質教育內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和部門協同聯動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建設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對小學高年級以上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測評。分批次建設學校心理輔導室91個;構建“大思政課”全面育人新格局,打造以勞動教育、紅色教育、歷史文化教育為主體的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發揮“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和“四川省足球之鄉”優勢,打造以足球為龍頭,藝術體操、武術、乒乓球等項目協同發展的學校體育特色品牌;積極爭創省、市勞動教育特色學校,助力學校美育特色發展。

精彩的大課間活動

  優化教育資源布局 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是教育公平與質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因此,三臺縣始終將優化教育資源布局作為重中之重,通過新建、改擴建學校及幼兒園,提升教育設施水平,讓每個孩子都能享受優質教育資源。

  陽光明媚,紅色的塑膠操場上孩子奔跑踢球、整齊排列的一張張乒乓球桌旁活躍著揮舞球拍的身影……走進潼川二小陶苑校區,教室陽臺、樓道走廊、教學樓頂,紅花綠草生機盎然,處處呈現出充滿青春活力的風景線。

  下課鈴一響,五年級三班同學未澤旭就和小伙伴奔向操場鍛煉。他興致盎然地對記者說:“學校有塑膠跑道、網球場、乒乓球臺,環境優美,我很喜歡我的學校。”

  九月,在開學季的忙碌中,三臺一中的新藝術樓已悄然崛起,基本完成竣工,內配設施正在完善。據介紹,該項目總投資580余萬元,集心理健康成長中心、科創中心與藝術發展中心于一體,內設心理輔導室、3D打印室、書法教室等多個功能區。與此同時,三臺一中科創樓與第二運動場的藍圖已躍然紙上。

  三臺一中學生張悅煊說:“我們非常期待學校心理健康成長中心、科創中心、藝術發展中心的投入使用,我們可以近距離感受前沿科技,我們的校園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不僅在城市,扎根鄉村“一個也不能少”的“教育兜底”也助力了鄉村振興。蘆溪中學作為三臺縣唯一一所農村高中,學生人數眾多、床位緊張,為了改善學生住宿和學習條件,蘆溪中學啟動新建學生宿舍樓和科創樓項目,計劃在操場一側修建宿舍大樓和科創大樓,緩解住宿壓力的同時,為科技創新教育提供平臺。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初步設計方案和校園土地測繪。

  走訪中,蘆溪中學副校長尹家兵向記者介紹,目前該校學生宿舍和各類學科功能室極為緊張,急需硬件提檔升級,近期將建設適合現代化教學的科創樓和學生宿舍,其中科創樓約5000平方米,宿舍樓約10000平方米,工期24個月。

  記者了解到,三臺縣正精心規劃全縣教育設施布局,將校舍改造列為核心任務,同時聚焦運動場的改造,并加大設備設施更新。目前,已有3個項目納入改擴建學校項目規劃表、139個項目納入存量學校提升項目規劃表。

  為全面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三臺最近制定《三臺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根據“三年行動計劃”,三臺縣將建立同人口變化相協調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供給機制,制定學校布局調整規劃,新建、調整一批幼兒園及義務教育學校。到2026年,形成獨立建制公辦幼兒園9所、小學72所、初中24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普通高中3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特教學校1所、開放大學1所的辦學格局。新建鳳凰學校、潼川五小,擴建草堂中學、三臺一中、蘆溪中學,提升80所中小學校(公辦幼兒園)辦學條件,新增學位5000個,消除“大校額”“大班額”。

  同時,根據“三年行動計劃”,三臺將結合人口出生變化及生源流動趨勢,適時優化城鄉教育布局,統籌調控教育資源配置供給。按照“小學向鄉鎮集中、初中向縣城和中心城鎮或片區集中”原則,新建、改擴建一批寄宿制學校,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統籌解決“城擠鄉弱村空”問題。持續推進“雙優”工程和“雙優”計劃,加大優秀校長、優秀教師交流輪崗力度,積極推進學區制治理,深化集團化辦學和城鄉學校共同體建設,不斷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創建綿陽市特色少年宮

  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三臺縣始終把師資隊伍建設作為提升教育質量的關鍵。通過“一師多堂”“教師交流機制”等優化師資結構、強化教師培訓等措施,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蘆溪初中、金石中學、新魯初中、蘆溪二中、攔河學校、立新初中構建了教育聯盟,蘆溪初中為聯盟理事長單位,引領盟內學校開展常規工作。

  蘆溪初中黨總支書記嚴敏表示:“共建聯盟,不是單向受益,而是雙向共贏,這意味著優質資源將更大范圍的融通,聯盟雙方都是最大受益者。”他舉例介紹,2023年,攔河學校因化學教師工作調動,學校急需師資,只能到師范學院借用一名即將畢業的學生頂崗實習。蘆溪初中立即組建幫扶團隊,每周到校聽課,指導說課、上課。學期結束,該實習生的成績居聯盟中游。第二學期,該實習生回校參加考試、答辯等,蘆溪初中又派出老師進行支援,有力地保障了攔河學校在綜合考核中獲得全縣二等獎。為了聯盟內學校更好開展教師培養,新魯初中、攔河學校先后派出多名老師到蘆溪初中任教,實地學習,全面提高教學水平。

  在三臺,教育聯盟打造資源“共享體”的事例并非個例。近年來,三臺利用“三個課堂”,推進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深度應用,采用“1+N”“N+N”模式,強化領辦學校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優質學校帶薄弱學校、優秀教師帶潛力教師”,打通農村學校數字教育“最后一公里”,以教育數字化強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同時,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發揮名師、名校、名課堂在共同體內的榜樣示范作用和輻射引領功能,按照“學校互助、管理互通、課程共研、資源共享”的模式,定期開展送管理、送示范課、送教研、送培訓的“四送活動”,促進學校間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共同發展。充分發揮領辦學校教育資源優勢,統籌指導成員學校更好地開展課后服務工作,動態調整共同體成員學校課后服務特色課程師資,統籌調控共同體內學校教師課后服務薪酬,努力提升學生、家長、社會對課后服務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強化教師培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線上+線下”“集中學+自主學”等方式,不斷豐富培訓載體,為干部職工提供更多“取經”平臺。各級各類學校采取理論學習、觀看視頻、分享交流等形式對全縣7000余名在職教職工開展暑假集中培訓,各校還充分利用國家智慧中小學平臺等線上資源,扎實開展各類線上培訓。

  聚焦重點熱點,豐富“智慧充電”內容。積極響應新時代教育發展要求,聚焦領導干部管理能力和教職工思想素質、專業素養提升等重點熱點,為教師提供豐富的“知識大餐”。開展“領導干部能力提升培訓、幼兒園園長能力提升培訓、心理健康教育專兼職教師培訓、教練員(裁判員)培訓、學前兒童普通話師資培訓”等活動,培訓人員1500余名。

  突出專家引領,提升“智慧充電”水平。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深化成渝研訓“銅臺安”共同體交流合作,立足系統實際,充分發揮本土專家和外來專家引領作用,為更多教師創造與高水平專家“零距離”接觸的機會。暑期邀請成都、重慶、西安、綿陽等地高校專家和“銅臺安”共同體專家48人,圍繞心理健康、藝術體育、學前教育、師德師風建設等方面開展各類提升培訓13次,500余名教師參加培訓。

  注重學用結合,凸顯“智慧充電”成效。通過系列培訓活動,進一步提振了教體系統領導干部、教職員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士氣,樹牢了做有良心、愛心、責任心、事業心的“‘四心’教體人”理念,激發推動教體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干事創業熱情。

  回望過去,三臺教育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行;展望未來,三臺教育將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不斷優化教育資源布局、強化師資隊伍建設、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劉玉明 記者 李春梅 文/圖)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