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綿陽新聞
綿陽市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案例(上)
发稿时间:2023-05-09 08:18   来源: 綿陽日報

  原標題:有需必應 無事不擾

  持續打好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

  ——綿陽市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案例(上)

  綿陽市優化營商環境大會會場(綿報融媒記者 胥江 攝)

  綿陽市“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現場觀摩與會代表參觀科技城新區機器人智能智造產業園。 (綿報融媒記者 王勇 攝)

  營商環境體現的是一座城市尊商重企便民的社會氛圍,展示的是黨委政府的服務效能,彰顯的是社會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全市上下要堅決扛起優化營商環境的使命責任,堅持“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理念,持續打好優化營商環境的攻堅戰,讓綿陽成為企業發展的“福地”、要素聚集的“洼地”、投資興業的“寶地”。

  常態化開展“面對面聽取意見 實打實解決問題”活動

  綿陽市由市政務服務監管局牽頭抓總,市級相關部門承辦,縣(市、區)、園區參照建立相應長效機制的模式,常態化開展“面對面聽取意見、實打實解決問題”活動,進一步實現與企業的零距離對話,化解企業突出矛盾和問題,持續激發企業活力,全力增強企業獲得感,努力打造“國內一流、四川領先”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主要做法

  聚焦重點行業領域,點對點確定會議主題。制定《綿陽市“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專題座談會實施方案》。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重點解決在綿企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

  多方公開征集訴求,一對一梳理企業困難。通過線上線下公開征集在綿企業訴求、意見和建議。

  強化政企溝通交流,面對面回應企業訴求。牽頭市領導帶頭安排部署,與企業家面對面交流,簡單問題即知即辦,直接答復解決,疑難問題加強研判,明確辦理方式。

  建立臺賬壓實責任,實打實解決企業訴求。座談會承辦單位及時對參會企業會議現場提出的問題和建議進行梳理,送發至相關牽頭市領導、牽頭部門、責任單位進行辦理。

  ●取得成效

  綿陽市“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專題座談會的深入開展,一是一大批企業歷史遺留長期得不到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和困難,得到有效處理,促進和推動了全市營商環境的優化和提升。二是全市重企暖企愛企護企的濃厚氛圍不斷增強,企業獲得感滿意度顯著提高,為全市上下拼經濟、搞建設、惠民生、保穩定夯實了基礎。三是推動了干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工作作風的轉變,在企業服務中主動作為、勇于擔當、敢于負責已成為廣大干部職工自覺行動。

  深入實施“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

  園區是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是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綿陽市發改委圍繞“一年轉形象、兩年見成效、三年大變樣”的總體目標,在全市12個工業園區開展“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著力外塑“顏值”、內提“氣質”,深入實施“七大攻堅行動”,推動園區走特色化、集約化、人性化發展之路,力爭通過三年努力,全市新增1000億級園區2個、500億級園區3個,園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5%以上。2022年,綿陽高新區、游仙高新區、科技城新區直管區3個園區進入全省開發區“優秀”名單,是全省除成都以外獲評優秀開發區最多的市(州)。

  ●主要做法

  做好招商引資“加法”,推動企業滿園。圍繞主特產業招商,瞄準龍頭企業招引,加快項目簽約落地,實現精準滿園、高質滿園、高效滿園。

  做好清閑促建“減法”,實現園區提質。清理閑置土地廠房,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畝均論英雄”改革,提升園區產業吸引力、產業承載力、產業競爭力。

  做好產業集聚“乘法”,打造“鎮園之寶”。做好放權賦能“除法”,促進園區增效。

  ●取得成效

  2022年,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20家、增長66.67%,主板、科創板上市企業和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6家、增長28.8%;新簽約5億元以上工業項目101個(其中百億級“鎮園之寶”項目7個)、簽約金額2040.21億元。完成“標準地”出讓20宗、1411.12畝,完成年度“標準地”出讓任務。全市承載能力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75.86億元,新增標準廠房367.74萬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26.81%,園區承載能力和顏值品質持續提升。

  扎實開展“清淤治亂·清風護航”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

  為著力破解營商環境痛點堵點難點問題,推動構建“親而有度”“清而有為”的親清政商關系,綿陽市紀委監委牽頭在全市開展“清淤治亂·清風護航”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確保以強有力紀律作風保障為全市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主要做法

  下沉一線監督問效。選擇287家不同類型、規模企業設立營商環境監測點,落實專門聯絡員對接。深入開展紀檢監察干部“訪千企”活動,深入企業摸排調研;設計“聽音問廉”營商環境專項調查問卷,找準影響制約營商環境“病癥”,抓好問題整改。

  抓準靶向糾偏治亂。在全市開展援企惠企政策落實專項檢查行動、招投標領域腐敗問題專項整治行動、中介亂象集中清理行動、窗口服務專項監督行動,各派駐紀檢監察組研判調度、督促推動,著力肅清亂象,及時回應企業關切。

  貫通聯動嚴查嚴處。市縣兩級同步發布征集破壞營商環境問題線索公告,對破壞營商環境問題快查快辦、限時查結、動態清零,查處的典型案件一律通報曝光。

  ●取得成效

  通過深入一線摸排企業困難訴求,深挖辦案綜合效應,我市“兩清”行動取得明顯成效,相關工作被國家及省內主流媒體報道。如學習強國刊載了“綿陽全鏈條監督為重大項目保駕護航”;《中國紀檢監察報》報道了“四川綿陽市涪城區實地走訪紓困解難”等。

  嚴肅查處了一批破壞營商環境違紀違法問題,形成了強烈震懾。推動解決了一批企業“急難愁盼”,堅定了企業信心。切實治理了一批涉企服務機制梗阻,優化了發展環境。

  全鏈條暢通 全要素協同 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

  為進一步推動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優勢,綿陽市科技局以改革激活創新主體,打破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中阻梗”,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深入創新供給端,在綿科研院所尋找“沉睡”的科研成果,加速讓科研成果轉化為產品;同時,又從企業創新需求端入手,摸清企業技術痛點,鼓勵企業大膽創新,以揭榜掛帥、對接會等多種形式,讓市場與實驗室無縫對接。同時,打通“堵點”“難點”,不斷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豐富完善科技金融服務,推進科技與金融高效結合,開啟科技成果落地生金“直通車”。

  ●主要做法

  強化科技成果有效供給。構筑三級企業技術創新體系,推動企業實施差異化自主創新。鼓勵企業加強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力度。

  建強科技成果轉化載體。充分發揮綿陽戰略科技力量雄厚的優勢,積極與駐綿科研院所聯合共建創新平臺,積極承接重大科技成果二次研發,讓“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暢通科技成果轉化渠道。

  完善科技成果轉化保障體系。

  ●取得成效

  截至2022年底,全市聚集國省技術轉移示范機構11家,備案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企業102家,成功獲批建設2個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完成凈增185家、總數達到709家的目標任務,凈增數及增速均創30年來新高,高新技術產業營業收入達到2594億元;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41.06億元、實現倍增,居全省第二;全市R&D經費投入占比達7.15%,居全國前列。

  建設數字化營商環境智能監測平臺助推營商環境改革攻堅精準發力

  綿陽市政務服務監管局借助大數據、可視化等技術手段,結合國、省“放管服”改革要求和營商環境評價內容,傾力打造營商環境監測平臺,實現了智能監測、企業滿意度分析、督查督辦、在線核驗等系統功能,大力提高了營商環境動態監測效能,持續助推營商環境建設靶向發力、精準優化。

  ●主要做法

  優化數據挖掘模式,發展現狀精準掌握。企業樣本全量挖掘,推動傳統評價的“樣本數據”向實時監測的“全量數據”轉變;以國、省營商環境評價指標體系為靶向,實現對全市及下轄各縣市區(園區)指標數據不間斷監測;通過線上組合式問卷測評,及時掌握企業亟需解決事項。

  細化數據分析預警,全程跟蹤精準督辦。高效部署工作,以全市營商環境年度任務、重點工作為基礎,迅速落實市領導分工負責、牽頭部門具體負責、相關部門協同推進的工作機制;直觀展示數據,通過“一屏”即可展示各指標實時情況、區域表現差異、多源數據比對等關鍵數據及改革成果;智能預警前置,將一批影響企業生存發展的共性問題納入全市營商環境問題整治清單。

  搭建數字營商智庫,對標對表精準施策。搭建營商環境政策庫,發布國家、省、市各級營商環境相關政策1500余條;搭建營商標桿庫,收錄國內營商環境先進地區提升優化的具體做法400余項;搭建在線培訓場景,將營商環境相關培訓視頻資料上傳至系統,隨時隨地“一鍵學習”。

  ●取得成效

  綿陽市營商環境智能監測平臺充分發揮了加強部門溝通、精準落實任務、強化監督管理、促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向數字化轉型的積極作用。自2022年6月投入使用以來,實現了開辦企業、招標投標指標的有關數據與相關部門的對接,實現了辦理建筑許可等7個指標有關數據定期導入,其它數據定期填報。通過平臺“智能分析”,有效幫助各地各部門更精準地觀察掌握營商環境發展現狀。通過平臺“督辦問效”,有力確保各地各部門準確、及時的在規定時限內辦結各項工作任務。通過平臺“線上智庫”,有效優化各地各部門“手繪藍圖”,奮力譜寫政務服務高質量發展綿陽篇章。

編輯:李志



相关新闻:
图片推荐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