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新聞網訊 眼下,正值小春油菜播種時節,在游仙區信義鎮紅廣村,記者看到,水稻剛收割完畢,當地村民就開始播種起小春油菜。原本許多可能撂荒的細碎化、分散化的小塊農田也被充分利用起來,而這離不開田長董桂蘭的努力付出。
走進信義鎮紅廣村,在一小塊農田里,兩位老農正在田間勞作(如圖),挖土、播種事事都親力親為,不一會兒,小小的農田里就種滿了秧苗。村民敬甫原告訴記者:“我們家只有三畝多地,雖然說掙不了幾個錢,但是閑著很是浪費,種點糧食還能增加收入。”
記者了解到,紅廣村由于自然因素、社會因素等原因,存在著一些農田單個面積小,肥沃程度不一致的情況。為了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撂荒,筑牢糧食安全底線,游仙區通過建立三級“田長制”責任體系,讓每一塊耕地都有了“守護人”。
董桂蘭就是“守護人”之一。她說:“我們農村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外務工,大多數都是老年人在家,耕地碎片化導致大家種地積極性不高。我們田長的責任就是充分利用這些小田土地,勸大家把糧食全部種起來爭取不撂荒。”
如今,信義鎮正在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挖掘機、鏟車、推土機等大型機械設備正在緊張作業,建設現場熱火朝天。小田變大田、坡地變平地,有效解決了地勢落差大、土地碎片化等問題,提升耕地資源利用率和土地產出率,為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再添新動能。
據了解,游仙區現有耕地47.4431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40.51萬畝,涉及耕地的鄉鎮共9個。區、鎮田長制辦公室已全部掛牌落實,并落實專職人員,設立區級田長2名、副田長14名,鎮級田長18名、副田長85名,村級田長135名,網格員1397名,巡田護田責任全面落實到人,實現目標到人、畝畝到人的檢測監管體系。(李雕 顧綺 綿報融媒記者 周鈺文/圖)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