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省黨代會報告明確要求
綿陽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
5月27日,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會在成都開幕。王曉暉同志代表中共四川省第十一屆委員會向大會作報告。報告明確指出: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支持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
落實好中央、省委系列重大要求,肩負起綿陽科技城建設以及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城市職責,為全國全省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將是綿陽對中央、省委關心、支持和厚望的最好回應?! ?/p>
關鍵詞
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
關于省域經濟副中心建設,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要順應空間結構變化新趨勢,著眼增強區域發展協調性、平衡性和可持續性,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南充—達州組團培育川東北省域經濟副中心,加快提升樂山區域中心城市發展能級,持續做強重要節點城市特色功能。
細讀報告,綿陽是“建成”、宜賓和瀘州是“建設”、南充和達州是“培育”;由此可見,綿陽的成熟度、認同度高過宜賓—瀘州組團,更高過南充—達州組團。
經濟格局決定城市格局。衡量高質量發展,經濟總量是重要指標之一。自1993年起,綿陽的經濟總量就是成渝之后,四川地級市的榜首。七個競爭上崗副中心的城市中,綿陽也是第一個邁進3000億俱樂部的城市。
5月18日,三個百億級重大制造業項目同一天落戶綿陽,在當天的簽約儀式上集中簽約項目82個、總投資1066.93億元。
產業強支撐,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綿陽有基礎、有底氣。“十三五”期間,顯示面板巨頭京東方、惠科扎根綿陽,新能源汽車獨角獸企業威馬落戶安州,綿陽產業結構更加優化,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
破3000億元大關后,綿陽靠什么再上新臺階?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狠抓存量企業貢獻提升,深入開展全市工業經濟大調研,積極推進新一輪大規模技術改造工程,持續開展存量企業技改攻堅,推動工業投資再上臺階。”
“園區提質”“企業滿園”行動、城鄉環境綜合提質三年行動、《綿陽市更大力度促進招商引資10條措施》出臺……項目紛至沓來、資金源源不斷、城市宜居宜業,巨大的虹聚效應正在形成,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指日可待。
關鍵詞
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
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落實“四個面向”要求,堅持一頭抓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一頭抓產業技術創新和全社會創新創造,優化完善創新資源布局,加快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支持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 ?/p>
創新一直是綿陽發展最鮮明的特色、最強勁的動力。
“十四五”開局以來,綿陽市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14%,居全省第一;技術合同認定登記額21.18億元,居全省第二;高新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預計實現2326.5億元。2022年1月,綿陽市獲批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
“這一系列沉甸甸的成績背后,是綿陽近年來勇擔科技創新的國家使命、求實奮進的生動寫照。”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綿陽歷來就是“國家隊”“國家人”,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省黨代會報告提出,支持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再一次堅定了我們前行的動力。
賦能創新產業發展,人才為科技城創新提供“源動力”;踐行“一線工作法”,篤行務實的工作作風撲面而來……省上的支持,為綿陽的創新升級再次加碼,建設國家科技創新先行示范區,綿陽科技城建設必須要實現新突破。
(綿報融媒記者 趙燁/文 視覺綿陽資料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