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毛主席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發表八十周年以及中國共青團成立100周年, 由中戲戲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胡薇執筆的兒童劇《遇見星?!啡涨坝晌靼矁和囆g劇院搬上舞臺。
該劇以抗日戰爭為背景,講述1939年春,正準備創作《黃河大合唱》的冼星海,偶遇五名戰爭孤兒堵住八路軍炮兵團前進的道路,鬧著要跟去山西前線。冼星海指著他們剛剛演奏的各種民族樂器,告訴孩子們:殺敵不一定要用槍,這些樂器其實比槍炮更厲害。孩子們是從各地輾轉來到延安的孤兒,國仇家恨占據了他們的心,因而并不理解此話的深意。于是,冼星海把他們帶在了身邊,一起去感受音樂所能帶給人心的力量……全劇以孩子們的視角勾勒出冼星海在抗日烽火中呼喚和謳歌中華民族同仇敵愾、奮起抗戰的經典《黃河大合唱》的創作過程,將歷史素材與藝術真實融于一部兒童劇中,探索紅色題材精神內核與戲劇藝術形式的有機融合。
在編劇胡薇筆下,既是孩子們眼中的冼星海,也是大家心目中的冼星海,他既是擁有赤子之心的音樂奇才,也是一個童心未泯的大孩子、大頑童。所以,他在與孩子們從相遇到相知的過程中,既能以音樂引導他們感知多彩的世界,恢復孩子們因戰亂而逐漸失去的天真與快樂;又能與他們玩到一起、打成一片,比如當他陷入創作瓶頸時,也會像小孩子一樣發起脾氣,甚至帶著孩子們去追打鄰居家的雞、玩起老鷹捉小雞的游戲。
胡薇表示,中華民族曾經的苦難與抗爭史尤其不應被忘記,“重溫冼星海及其創作《黃河大合唱》時的崢嶸歲月,不僅可以拉近孩子們與歷史的距離,完成一次將紅色傳統融入美育教育的普及、傳播和紀念,還有著珍惜當下、居安思危的現實意義。”
西安市戲劇家協會顧問冀福記評價該劇是一部國家水平的“中國兒童劇”,無愧于“國家藝術基金項目”,既有真實的紅色基因,又有豐富的民族藝術元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藝術作品,也是一部承前啟后的佳作。據悉,該劇有望于8月來京演出。(記者牛春梅)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