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新辦舉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檢察力量新聞發布會
檢察機關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起訴涉黑涉惡犯罪23萬余人
22日,國新辦舉行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檢察力量新聞發布會。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副書記、常務副檢察長童建明出席發布會并回答了記者提問。
童建明介紹說,黨的十八大以來,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努力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推進平安中國建設,保障國家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檢察機關始終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依法懲治和預防各類犯罪。2013年1月至今年8月,共批捕各類犯罪嫌疑人812萬余人,起訴1357萬余人。深入推進為期三年的掃黑除惡專項斗爭,起訴涉黑涉惡犯罪23萬余人,有力打擊了黑惡勢力的囂張氣焰。
二是主動融入發展大局,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積極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針對一些涉民企案件長期被“掛案”的問題,組織開展專項清理。探索開展涉案企業合規改革試點,做到保障企業權益與促進守法合規經營并重。試點整合知識產權刑事、民事、行政檢察職能,加大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力度,促進創新型國家建設。
三是全面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忠實履行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職責,維護司法公正。2013年1月至今年8月,共監督公安機關應當立案而未立案的17萬多件、監督撤銷屬于輕微違法或經濟糾紛等不應當刑事立案而立案的15萬多件;對認為確有錯誤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分別提出抗訴6.6萬件、3.6萬件、1500件。創新落實巡回檢察制度,把派駐監獄檢察改變為“派駐+巡回”檢察,更有力維護“大墻內”的公平正義。
四是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助力提升治理效能。近年來,檢察機關注意從辦案中發現社會治理中存在的問題,積極提出完善社會治理的檢察建議。最高檢針對維護校園安全、規范公告送達、強化金融監管、加強窨井蓋管理、防治虛假訴訟、加強網絡治理等,先后向有關部門發出了第1號至第6號檢察建議,促進社會治理。最高檢還通過發布指導性案例等方式,以案釋法,引領社會法治意識。
五是辦好檢察為民實事,增進民生福祉。持續深化落實群眾信訪件件有回復,創新開展公開聽證,更好解決人民群眾的揪心事。深入開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促進實現案結事了。僅今年1月至8月,就化解行政爭議4000多件,其中爭議10年以上的200多件。
今年6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新時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印發,檢察機關將把貫徹落實《意見》作為重大責任,不斷提升新時代法律監督能力水平。(記者 張昊)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