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漢東
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要堅定實施交通先行戰略,持之以恒大抓交通、抓大交通,著力構建便捷高效的對外通道和區域綜合交通樞紐,推動綿陽從西部內陸走向開放前沿,更好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民航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是對外開放的前置平臺。綿陽民航作為全市大交通體系的重要一極,將始終以昂揚向上的朝氣、走在前列的意氣、攻堅克難的勇氣、事必功成的豪氣,強化政治意識、提高政治站位,堅決貫徹交通先行戰略,推動綿陽民航事業的持續發展,進一步鞏固全省航空次樞紐地位,為全面建設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貢獻民航應有的力量。
立足一個根本,掌穩綿陽民航發展之“舵”。綿陽民航事業,是市委、市政府一體推進中國科技城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建設的重要支撐,是服務綿陽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保障。5年來,綿陽機場立足于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這個根本,堅決貫徹市委交通攻堅大會戰部署,實現旅客吞吐量突破400萬人次,進入全國機場50強,為綿陽改革發展新格局構建和綿陽人民的便捷出行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在交通先行的大戰略中,綿陽機場將一以貫之地以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綿陽人民的呼聲為導向,堅持黨對于綿陽民航事業的全面領導,強化使命意識和責任擔當,不斷增強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和執行力,提高貫徹落實黨和人民需要的政治主動性、自覺性和堅定性,夯實民航發展政治根基,掌穩綿陽民航發展之“舵”,加快提升自身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和影響力。
緊扣兩個關鍵,強化綿陽民航發展之“翼”。安全是民航業的生命線,服務是民航業的定盤星。長期以來,綿陽機場始終緊扣安全與服務這兩個關鍵,恪盡職守、精益求精,確保了連續20年的安全運行,實現了自身發展質量的不斷提升。在貫徹交通先行戰略中,綿陽機場切實按照“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思想理念,持續深化安全機制,不斷壓實安全責任;踐行“三個敬畏”,提升從業人員安全素養;推進“三基”建設,強化從業機構保障能力,不遺余力確保民航運行的絕對安全,讓黨和人民放心。同時,堅持踐行民航系統真情服務,從空地兩端進一步完善航空服務體系。一是持續提升航班放行正常率,加快打造川西北航空出行價格洼地,讓綿陽人民飛得順心;二是進一步規范綿陽民航服務標準,提升服務質量,讓綿陽人民候機舒心;三是著眼立體交通樞紐構建,進一步完善空地聯運體系,優化地面轉運流程,讓綿陽人民來去省心。
聚焦三個重點,抓牢綿陽民航發展之“輪”。近年來,綿陽機場積極開拓成都平原城市群航空市場,不斷鞏固全省航空次樞紐地位,強化自身區域性航空樞紐的集聚作用。2019年,機場非綿陽籍旅客占比已經達到71.3%。目前,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需要,為提升地區內聯外通水平為導向,以雙流、天府、重慶三個國際機場為核心,綿陽等地方機場為輔助的成渝機場群,已被國家民航局規劃為繼京津冀、長三角和粵港澳大灣區后的我國將要建設的第四個世界級機場群,成為國家民航發展的新高地。在成渝地區新的民航發展格局下,綿陽機場將聚焦航線網絡構建、運行環境改善、基礎設施建設三個重點,不斷增強發展動能,以打造“出入川航空新通道”“四川旅游集散地”為抓手,進一步突出對航空和旅游資源的引流作用,提升在成渝航空市場中的輻射影響,強化在成渝機場群中的市場權重,助推綿陽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織密航線網絡,著重以綿陽為中點打造四向輻射擴散的經停航線網絡,完善直達全國所有省會城市、重要沿海經濟發達城市和旅游城市的航點布局,不斷提升重要城市的航班密度,實現并保持北京、上海等關鍵城市能夠當天往返,持續優化時刻結構,提升綿陽民航的輻射動能。改善運行環境,加快推動北川通用機場建設,積極推進綿陽機場訓練飛行分流,為民航運輸發展騰出空間;同時,多方爭取民航主管部門的支持,全面融入成都機場大終端空域,不斷擴充機場保障容量,釋放發展潛能。統籌基礎建設,按照市委部署,加快綿陽機場T2航站樓建設,持續強化機場各項保障設施升級改造,推進綿陽機場遷建前期工作,為綿陽民航未來發展存蓄充足的發展后勁。(作者系綿陽機場(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