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法治綿陽、平安綿陽建設邁上更高水平。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取得新成效,社會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能力不斷增強,社會既保持和諧穩定又充滿旺盛活力。“兩會”期間,“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成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的話題。
焦點話題
過去五年,我市傾情用力辦實事、惠民生,人民福祉水平全面提升;未來,我市將創新社會治理方式,在健全公共安全體制、防范化解各類風險、提高基層治理水平上持續發力,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精彩回放
蟬聯四屆全國文明城市,江油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獲批首期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全省城市基層治理示范市。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重大戰果。退役軍人事務工作進一步加強。“七五”普法各項任務圓滿完成。在全省市州率先建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領導小組,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成果。
代表委員熱議
健全公共安全體制,給人民安全感是代表委員關心的大事。鄧志軍委員認為,要健全公共安全體制,應急管理部門就要圍繞全市發展和安全大局,主動履職,狠抓落實,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把安全發展貫穿綿陽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加快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社會治理和安全保障體系。
“社會長治久安、百姓安居樂業,是民心所向,更是公安機關職責所在。”彭彥斌委員認為,加快構建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社會治理和安全保障體系,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等,依法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防范和化解風險,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平安與和諧。
來自基層的吳能代表建議,農村也需要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進行應急救援培訓演練,儲備應急物資,以備不時之需。“利用科技手段,幫助群眾識別詐騙,向群眾大力宣傳反詐知識。”
疫情防控是事關老百姓的大事,更影響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除了防控常態化,還能做什么?張雷鳴代表表示,任何經濟效益都重不過生命安全,要充分發揮中國科技城的科技優勢,開發新預警技術和新型檢測手段。
基層治理,要深化街道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三社聯動”,構建社會工作服務體系。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吳紅委員建議,圍繞做深做實兩項改革“后半篇”文章,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治理骨干力量培訓力度,提高治理能力;以街道管理體制改革為牽引,深化城市社區分類治理,強化社區辦公服務與養老服務設施保障,增強城市基層治理效能。
小微企業遍布城鄉街道社區,他們的繁榮發展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來更多社會效益。姜凌委員說,小微企業已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力軍和就業的主渠道。充分發揮司法護航功能,促進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張雷鳴代表說,基層治理,要靶向更新與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新形勢相適應的安全生產制度條例。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劉毅)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