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分基地建設工作會議
市政協提案委員會
以服務中心工作為目標,謀劃高品質提案。緊扣國家、全省戰略部署,圍繞我市需要省級層面關心支持的中心工作,充分發揮提案優勢,積極為住綿省政協委員提供線索,認真謀劃高品質提案。五年來,共轉化提交284件省政協提案,助推國家、全省戰略在綿陽實施。
以精準建言資政為主軸,提升提案質量。定期通過市級媒體向全社會征集提案線索,六次全會共征集提案線索近千條。把提案調研和撰寫要求作為委員培訓的必修課,為新一屆委員舉辦任前集中培訓,在全國知名高校、全國政協培訓基地等地舉辦專班,培養委員撰寫能力。每年深入縣市區、民主黨派開展調研,指導重點提案培育工作,匠心打造一批高質量的重點提案和集體提案。
以廣泛凝聚共識為導向,創新開展“兩公開一評議”工作。從2017年開始,率先在全省舉辦《對話·提案去哪兒了》大型全媒體直播節目。創新的工作方式既為政府部門與委員搭建了溝通對話的平臺,又為老百姓開辟了知情明政的渠道,進一步凝聚各方思想共識。此項工作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慶黎的高度肯定,并被收錄到全國政協編寫的《做好新時代人民政協提案工作》一書中作為經驗向全國推廣。
調研民營企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情況
市政協經濟委員會
助推實體經濟發展。開展“實施縣域經濟振興計劃”“綿陽積極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議政性常委會專題協商,“發展壯大綿陽電子信息產業”界別協商,“加快發展創新產業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對口協商,“推進西部現代服務業強市建設”“加快建設西部開放經濟高地”專題協商,連續5年開展全市重點項目推進情況視察,提交調研報告6篇,大會發言3篇,聚焦經濟建設主戰場獻計出力。
傾情助力“三農”工作。開展“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專題協商,“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專題視察,“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議政性常委會專題協商,民主監督“統籌解決‘插花式’貧困問題實施方案落地落實”。提交調研報告4篇,為農村產業發展、體制改革及脫貧攻堅建言獻策。
持續關注營商環境。開展“優化發展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議政性常委會專題協商,“切實優化營商環境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重點視察,民主監督“綿陽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33條措施落地落實情況”,提交調研報告3篇,圍繞相關政策落地落實組織大會發言。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貢獻政協力量。
市政協城鄉建設和資源環境委員會
圍繞中心大局,著力提升履職質量。緊扣交通強市建設,就加快綿遂內鐵路前期工作反復調研、持續跟蹤,積極向上爭取政策支持。專項調研綿陽民航發展,助力南郊機場T2航站樓項目加快建設。就“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城市”開展專題協商議政,形成的專題報告得到市委主要領導肯定性批示。專題協商中心城區國土空間規劃,提出的對策建議被市委、市政府領導批轉有關部門研究吸納。
拓展渠道內容,增強民主監督實效。圍繞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聯合重慶市北碚區政協,對涪江—嘉陵江(綿陽段、北碚段)水環境保護情況進行視察監督。就《綿陽市環境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實施方案》落實情況、臭氧污染防控等開展監督性視察,協力做好中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迎檢工作。專項民主監督科技城集中發展區建設情況,集思廣益、建言獻策,為黨委政府的相關決策提供有益參考。
關注民眾期待,傾力推進民生改善。協調聯動住綿省政協委員與住蓉省政協委員,通過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促使成德綿動車增開加密多對班次,提前首班發車時間,助力市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就城市道路命名、二手房交易市場整治、公園城市建設、老舊小區改造等開展專題調研視察,為解決群眾焦點難點痛點問題獻計出力。
調研高品質宜居城市建設
市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
積極助力全面創新改革。將“全創”工作作為政協履職的重要平臺,全面開展助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專項活動,組織各級政協委員參與“全創”達4356人次,牽頭“全創”各類項目223個,爭取國家、省級層面對綿陽全創改革試驗工作的支持,在綿陽“全創”實踐中展現“政協作為”。
高質量建言科技城建設。緊盯科技城建設這一市委市政府國家使命、發展戰略、中心工作,準確把握科技城建設主攻方向,始終堅持每年將科技城建設納入年度協商議題,圍繞各類協商、視察、調研、大會發言30余次,相關建議被市主要領導肯定性簽批12次,以高質量履職服務科技城建設高質量發展。
傾情協力增進民生福祉。圍繞“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主題,持續助推學前教育健康發展,建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聚焦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獻計高等教育跨越發展,不斷擦亮綿陽教育品牌。廣泛發動醫衛界立足自身崗位、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發揮作用,《四川政協報》頭版頭條報道點贊。開展《健全綿陽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研究》重點課題研究,界別協商“加強公共衛生應急專業隊伍建設”,緊盯補齊我市醫療衛生短板協商議政。
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凝聚委員共識取得新成效。抓實委員學習活動,暢通委員知情明政渠道,廣泛凝聚委員共識,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抓好書香政協建設,開展政協講堂、讀書分享會等4大板塊12個子項目特色活動。
文史資料工作開創新局面。創辦網上文史館,打造文史資料數據庫,建立文史資料室,整合社會力量組建83人的特邀文史研究員隊伍,策劃編撰《綿陽地名故事》《綿陽地方文化》等共六個系列口袋書20余冊,編撰文史資料專輯《綿陽抗戰紀念專輯》《文史中的紅色印記》等,充分發揮政協文史工作凝聚共識職能。深入開展文史資料“四進”活動,真正讓文史資料“活起來”“用起來”。
助力文旅強市建設展現新作為。圍繞市委市政府文化強市旅游強市的戰略部署,界別協商推動全市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專題協商推動九綿高速沿線交旅融合發展,分別轉化為市政協全會大會發言,獲得市委主要領導肯定性簽批。組織開展三線建設資源保護與利用專題調研,促成市政府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工作方案,公布一、二批保護名錄。承擔“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重點課題研究,開展“綿安北鄉村旅游帶建設”對口協商,建言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
召開“有事來協商”院壩協商會
市政協社會法制和臺僑民宗委員會
聚焦重點,助力法治綿陽建設。持續開展立法前協商,為推動《綿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等5部地方性法規順利出臺建言獻策。主動參與普法工作督導檢查,進一步提升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積極建言“五位一體”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助推公共法律服務惠及各界群眾。健全委員法律服務工作機制,組織開展免費法律咨詢服務,推動有關涉法涉訪案件妥善解決。
關注民生,廣泛參與社會治理。圍繞城鄉基層治理制度創新和能力建設實施情況開展視察監督,就加強城市社區治理、建立矛盾多元化解機制、殘疾人社區康復綜合服務建設等開展專題協商,積極建言出力。專題調研我市烈士陵園修繕管理維護有關工作,形成的報告得到市委領導肯定性批示。專題視察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支持委員積極參與合理規劃小區停車位、居家養老進社區等基層協商活動,協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
積極作為,著力促進團結聯誼。認真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針,發揮民族宗教界委員的橋梁紐帶作用,加強與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及少數民族群眾、信教群眾聯系,增強民族團結,促進宗教和順。開展城市民族工作專題視察,促進少數民族更好融入城市發展。調研民族地區教育扶貧、民營經濟發展,積極建言少數民族地區文化保護。
市政協委員工作和地方政協聯絡委員會
建章立制、逗硬獎懲,推動委員履職意識和履職積極性不斷提高。有計劃地開展委員綜合素質培訓和專題培訓,委員培訓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完善考核機制,通過信息化手段全面開展委員履職考核。完善表揚獎勵機制,大力評選表揚年度優秀市政協委員。完善《綿陽市政協委員管理辦法》,委員日常管理服務精細,制度執行逗硬。
緊扣人民政協新定位新使命,探索市縣政協聯動推進工作新路徑。扎實開展“我為扶貧攻堅做件事”活動和“雙助”專項活動。搭建履職平臺,拓展履職渠道,促進委員作用發揮。試點探路,全面推廣,積極開展“有事來協商”平臺建設。
深化委員綜合黨委工作,不斷加強委員隊伍黨的建設。2019年初,經市委同意,中共綿陽市政協委員綜合委員會成立。及時組建16個黨支部,建立健全黨委、支部工作規范。組織開展黨員委員正式組織關系登記工作。組織黨員委員深入開展“兩帶頭一聯系”活動,緊密結合委員履職實際,密切黨群關系,促進黨員委員充分發揮帶頭作用。
發揮專委會基礎作用,加強專委會自身建設。積極組織委員開展調研視察考察活動,幫助委員知情明政,積極開展委員管理服務工作,為委員發揮作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市政協農業和農村委成立于2021年6月,成立以來,圍繞全市三農工作重心,履職盡責,開展了系列協商議政工作。
推動全國種業強市建設。組織部分市政協委員和相關市級部門,先后深入各縣(市、區)、相關園區、企業、院所開展專題調研,了解種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召開“加快推進全國種業強市建設”專題協商會議,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報市委市政府。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組織相關市級部門和部分政協委員與各縣(市、區)政協、市級各民主黨派開展同題調研,召開七屆第二十七次常委會議,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專題協商議政。形成協商議政情況報告報市委市政府,提出持續強化體制機制建設,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持續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持續健全基層治理體系,持續加強鄉村建設等意見建議。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