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今年結束還剩兩個多月時間,如今綿陽經濟交出怎樣的答卷?
10月20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經濟運行情況。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2021年前三季度綿陽地區生產總值2374.34億元,同比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長6.5%。
從一季度的725.25億元,到“半年報”的1546.17億元,再到前三季度的2374.34億元,今年以來,全市上下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攻堅克難、奮力拼搏,助推全市經濟持續恢復發展,總體呈現“穩中恢復、穩中加固、穩中提質”態勢。
“三季報”里的數據如何看?這份“成績單”又蘊藏哪些特點?又可以從中看出哪些趨勢?
□綿陽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黃小芹 尹秦
“大盤”穩呈“穩中恢復、穩中加固、穩中提質”態勢
從總量上看,今年前三季度,綿陽地區生產總值2374.34億元;從增速看,同比增長10.1%,兩年平均增長6.5%。
“前三季度,綿陽的經濟發展‘大盤’穩定,總體呈現‘穩中恢復、穩中加固、穩中提質’態勢。”市統計局局長牟華佳表示,全市上下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堅持“穩農業、強工業、促消費、擴內需、抓項目、重創新、暢循環、提質量”工作思路,全市經濟持續恢復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這份‘成績單’來之不易,讓我們倍感振奮。”牟華佳說,總的來看,前三季度國民經濟總體保持恢復增長態勢,為全年經濟持續恢復回升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這份“成績單”,映照出全市上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的堅定信心和責任擔當。
看農業生產穩中向好:大春經濟作物播種面積128.83萬畝,同比增長1.3%;蔬菜及食用菌產量127.96萬噸,增長4.3%;生豬產能持續恢復,生豬出欄268.58萬頭,增長26.7%。
隨著批發和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和餐飲業、金融業等行業同比增長,內需恢復明顯加快,消費潛力持續釋放,市場信心持續改善,服務業也保持增長態勢。前三季度,第三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9%,兩年平均增長6.2%。
透過一組組數據可見,綿陽現代農業發展強勁、服務業發展勢頭良好……前三季度經濟呈現出“肌體健康,韌性強勁”的發展之勢。
動力足項目給力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投資,繼續發揮著關鍵作用。10月8日,四川省2021年第四季度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我市分會場集中開工億元以上重大項目88個,總投資600.2億元,其中高端裝備制造、新型顯示等先進制造業類項目共26個,總投資209億元、占比35%。
承擔重任、肩負使命的綿陽科技城新區,也按下加快建設的“快進鍵”、開啟成勢見效的“加速度”。10月18日,綿陽科技城新區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集中開工項目15個,總投資135.87億元,涵蓋新型基礎設施、城鎮基礎設施、民生基礎設施等領域。
一個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加快建設,一個個重點區域加快恢復、發展提速,帶動相關領域投資,助推經濟駛入“快車道”。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8.6%。
工業挑起大梁,制造業扛起大旗,工業經濟穩中提質。今年以來,我市集中精力大抓工業,堅持一手抓存量擴張,一手抓增量招引,促進工業生產持續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2.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8.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為100.2%。
創新驅動成為引領增長的新動能。隨著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陸續落地見效,我市創新投入大幅提高,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和高技術產業企業保持較快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產值增長31.9%,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9.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產值增長45.3%,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速高22.9個百分點。
從質量效益來看,1-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306.49億元,增長23.8%,兩年平均增長13.6%;實現利潤總額106.49億元,增長51.7%,兩年平均增長24.8%。
惠民生就業保障有力群眾“獲得感”滿滿
9月28日上午9時30分,涪城區2021年“暖心助航就創青春”直播帶崗招聘活動在綿陽日報社直播間舉行,19家用工企業帶來了80余個工種的791個用人崗位,向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村勞動力等各類求職者拋出了帶崗就業的“橄欖枝”。
這次持續2小時的“直播帶崗”一共吸引了18.2萬名求職者在線參與,為用工企業和求職者搭起了信息暢通、雙向選擇的直通平臺。
保民生、惠民生,關乎百姓利益,更關乎全局發展。記者注意到,從就業這個大民生指標來看,綿陽處于穩定的狀態。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43388人,同比增長14.31%;城鎮登記失業率2.72%,低于省控目標1.28個百分點。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通過穩就業,從根本上也提高了居民消費意愿和能力。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我市各地開展豐富多彩的促銷活動,吃住行游購娛全方面復蘇,消費結構優化升級。隨著內外需求的加快回升,消費品市場持續恢復。前三季度,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77.87億元,同比增長2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1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7.5%。
物價,關系著百姓的“錢袋子”,也影響著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三季度,全市居民消費價格(CPI)與去年同期持平。分類別看,交通和通信類上漲2.8%,教育文化和娛樂類上漲1.4%,衣著類上漲0.7%,其他用品和服務類上漲0.3%,醫療保健類下降0.3%,食品煙酒類下降0.8%,居住類下降1.3%,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下降1.6%。
牟華佳表示,下一步,我市將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追求“三個一流”、實施“四大戰略”、實現“七個大幅提升”,為推動新時代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綿陽力量。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