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北川縣石椅村干部群眾,寄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殷切期望。
省委、省政府專門出臺文件支持綿陽發揮科技城優勢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經濟副中心;省建設綿陽科技城領導小組第23次會議,提出兩個“舉全省之力”支持綿陽高質量發展。
過去一年,全市政府系統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認真落實省委“四化同步、城鄉融合、五區共興”發展戰略,在市委堅強領導下,堅持創新引領,實施“五市戰略”,加快建設中國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推動全市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綿陽實現良好開局。
一
一年來,我們全力實施科技立市戰略,促創新提能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
●戰略科技力量持續強化
全力支持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
實現全省雙擁模范城“八連冠”
一大批在綿國家重大科技項目有序推進
●創新能級顯著提升
位列2023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50強第17位,兩年提升24位、全國進位最快
獲評全國十大最具科技創新潛力城市
“云上大學城”“云上科技城”新入駐知名高校7所、國內外頂尖創新創業團隊15個
新增國省級創新平臺22個、總數超200個
●創新成果加速轉化
寬頻帶同軸探針等一批“綿陽造”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替代
全年成果轉化145項,技術合同成交額超100億元凈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超100家,評價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800余家
出臺“科創十條”,設立10億元科技創新資金成功舉辦首屆全國產融合作大會
二
一年來,我們全力實施產業強市戰略,拼經濟搞建設,推動經濟發展穩中提質。
●工業轉型實效顯著
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長8%左右
11個工業園區集聚規上工業企業989家、集聚度超71%
成立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
入選國、省級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各2個
獲評國務院激勵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位列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66位、較上年上升4位
●服務業貢獻突出
服務業增加值預計增長9%以上,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52%
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超1.1萬億元
統籌市縣財政資金發放消費券8000萬元,開展各類促消費活動600余場次,帶動消費500億元以上
成功舉辦2023中國(西部)健康食品博覽會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增長11.5%以上
●農業生產總體平穩
新建高標準農田27.9萬畝
糧食播種面積613.8萬畝,總產量47.2億斤,出欄生豬380余萬頭,均超額完成省定目標
國家區域畜禽(生豬)種業創新中心、西部最大共享種公豬站建成投用
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5個
●投資促進效應明顯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增長8%以上
404個省市重點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工業投資、技改投資均增長13%以上
城建攻堅投資實現九連增;水利投資創歷史新高;公路水路投資連續8年超百億元
●數字經濟勢頭強勁
位列2023數字百強市第46位,較上年上升9位“5G+政務外網”試點成果全省推廣
長虹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全省首家國家級工業互聯網“雙跨”平臺
入選全省首批智能建造試點城市
三
一年來,我們全力實施開放活市戰略,抓改革促開放,發展動力活力持續增強。
●重點領域改革蹄疾步穩50余項改革經驗在國省推廣
10項重點自主創新改革、5項“微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國資國企改革不斷深化,國企資產總額突破萬億大關
全面創新改革工作獲省政府督查激勵
●深度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協同發展步伐加快
859項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川渝通辦、綿碚通辦、涪江通辦
與重慶合川等地和省內遂寧等地實現112項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惠及5000余萬人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在綿陽成功召開
●開放合作深化拓展
獲評全省開放發展示范市川青鐵路安州段開通運營
九綿高速江油至平武段、G5成綿擴容綿陽段、綿蒼高速、廣平高速建成通車,實現縣縣通高速
第十一屆科博會成功舉辦
“三推”活動佛山行、無錫行、寧波行成效明顯
全年新招引5億元以上項目161個、百億級工業項目4個全市進出口總額增長18.9%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出臺“有需必應、無事不擾”營商環境19條措施
舉辦“優化營商環境面對面”專題座談會192場,線上線下解決問題3500余個
減免退緩市場主體稅費135.9億元
在全省率先成立民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綿陽在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獲評優秀
四
一年來,我們全力實施人才興市戰略,優環境強服務,“近悅遠來”的人才生態持續優化。
●招才引智實現新突破
新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3萬余名兌付人才發展專項資金2.1億元首次實施聘任制公務員招聘
開展“以才引才+資本引才+上門引才”活動200余場次
●育才用才取得新成效
選拔首批學術技術帶頭人50名、技術能手113名新增博士后科研流動站3個、省級院士(專家)工作站1個
“訂單式”培養技能人才5000余名
職業能力建設創新改革先行區加快建設
●人才環境得到新改善
組建規模3億元的人才股權投資基金
新建成高品質“拎包入住”人才公寓1000余套
為高端人才提供子女就學、配偶就業、家人就醫等一站式綜合服務
五
一年來,我們全力實施生態美市戰略,重治理促轉型,生態底色更加鮮明靚麗。
●污染防治攻堅扎實有力
國省考核斷面水質優良比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比例穩定在100%
芙蓉溪入選全國幸福河湖建設試點,為全省唯一入選河流
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
●自然生態系統穩定向好
完成營造林49.99萬畝,全市森林覆蓋率56.13%
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54.6平方公里
獲批建設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綿陽基地
●綠色低碳轉型成效明顯
啟動優化“四大結構”三年行動
新增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2個、國省級綠色工廠7家
綿陽入選全國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城市
六
一年來,我們扎實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強重點促均衡,城鄉建設齊頭并進。
●中心城區功能品質持續提升
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增加6.35平方公里新建城市綠道5.5公里、“口袋公園”50個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開工452個,完成棚戶區(城市危舊房)改造5399套,既有住宅增設電梯開工476部
更新改造燃氣、供水、排水管道超1400公里入選國省級完整社區建設試點4個
●縣域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涪城區、江油市分別位列全國百強縣(區)第59位、第89位
三臺縣連續5年、游仙區連續2年獲評全省縣域經濟發展先進縣
在全省率先開展鄉鎮(街道)抓經濟發展激勵試點入選全國鎮域經濟500強暨西部50強2個,鎮域投資競爭力全國500強暨西部50強5個
●鄉村振興邁出堅實步伐
石椅村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鄉村文化振興省級樣板村
全市投入資金20億元實施鄉村振興八大專項行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92.23%獲評全省鄉村振興先進市
七
一年來,我們深入推進重大風險防范化解,保安全守底線,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實現良性互動。
●安全形勢總體穩定
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
17.2%、21.9%
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近二十年來首次零發生
成功應對15次強降水天氣過程,無因汛人員傷亡,無重大災情險情發生
連續35年未發生重特大森林火災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取得積極成效非法集資存量案件得到有效化解“保交樓”項目交付率居全省前列全市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社會治理持續深化各類刑事案件破案率和公訴率創近年來新高電詐發案數和損失金額數降幅均居全省前列獲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市
八
一年來,我們持續增進民生福祉,解民憂暖民心,人民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民生底線持續兜牢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68.3%
扎實辦好51件民生實事
城鎮新增就業5.3萬人
上調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調整幅度為歷年來最大
多渠道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8190套(間)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開工新建、改擴建公辦幼兒園9所、義務教育學校40所
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持續領跑全省
市域內醫療機構檢查檢驗實現157項結果互認,為患者節省醫療費用3000余萬元
12家市縣大型醫院提供信用就醫服務3.7萬人次
●文化活力持續迸發
藏羌彝文化保護發展、中醫藥文化傳承發展等17項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深入實施
平武報恩寺保護利用項目完成過半,古子云亭完成恢復重建
原創音樂劇《將進酒》入選“國家藝術院團演出演播季”活動
九
一年來,我們強黨性轉作風,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加強。
扎實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
政府系統全面從嚴治黨縱深推進
183件人大代表建議、261件政協提案全部按時辦結
大力踐行“一線工作法”,注重跟蹤問效、強化督查督辦,政府效能持續提升
(記者安達福/整理)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