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蘭建春
“建議系統謀劃九綿高速沿線文旅發展”“建議實施市內國省道專項提升改造,助力城鄉融合發展……”1月16日,市政協八屆四次會議舉行聯組討論。兩個組的委員們就政府工作報告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聚焦產業發展、城鄉融合、基層治理、民生改善等領域展開討論,會場氣氛熱烈,為綿陽發展建睿智之言、獻務實之策。
外聯內通的交通體系對綿陽打造對外開放新格局至關重要。近期川青鐵路和九綿高速江油至平武段的通車,直接帶動了沿途旅游升溫,如何借交通升級做強消費支撐,變游客流量為發展增量?
陳仁委員認為,應借九綿高速通車,對沿線文旅經濟整體系統謀劃,助力綿陽旅游在全省上檔升位。建議提升九綿高速沿線旅游設施配套,高標準補齊各類設施短板,發揮市場作用,整體營銷推廣,加強與涪江流域城市合作,推進九環東線旅游廊道建設。
文旅產業是委員們熱議的高頻詞。程詩迪委員建議統籌資源,深挖特色,如將白馬節慶活動融入旅游活動,增加觀光游覽趣味性,建議在王朗自然保護區開發地質地貌科考、峽谷探險、徒步登山、高山攝影等特色項目,充實白馬風情旅游產品。同時建議,打造旅游集散地,強化北部山區景點聯動。
產業強則經濟強。近年來,綿陽全力做強特色優勢產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布局未來產業,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得到委員們高度認可。鄧飛委員建議,可進一步聚焦重點、靶向發力,實現從特色產業到名片產業的品牌升級。鮮明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優勢特色產業名片。張良花委員則提到,用新模式賦能傳統制造業,呼吁加快開發智能化新產品。以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消費類電子為重點,支持企業自主開發、聯合開發數字化融合新產品。
近年來,我市大力踐行“人才興市”戰略,破除束縛觀念和機制障礙,“真金白銀”厚植人才沃土,開創了人才“近悅遠來”新局面。陳建強委員建議,建設人才大數據平臺即“人才大腦”,建立全域貫通城市人才“數據池”,打破“數據壁壘”。繪制全口徑產業人才分布地圖,以數據賦能人才興市。
人才如何更好地服務產業?近年來,我市圍繞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大未來產業,形成了“一條產業鏈、一位市級領導、一個牽頭單位、一項行動方案、一套支持政策”模式。于曉燕委員建議,將“一鏈一策”模式應用到高技能人才引育工作中,緊扣產業鏈發展態勢,深入研究服務各個產業鏈發展的高技能人才支持政策。
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基礎設施是關鍵。文彰益委員認為,應充分發揮普通國省道加速器作用,對全市技術等級較低的普通國省道開展提升改造專項行動,提升服務新型城鎮化能級和抗災能力。
為多渠道促進青年就業創業,趙旭東委員建議發揮好綿陽的比較優勢,完善好青年人關心的住房安居、文化服務等政策支持,增強人才公寓、教育等吸引力。同時結合我市優勢特色產業,加強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技能提升,合力培養輸送行業緊缺的高素質青年到重點工程、重大項目領域就業。還要注重培育綿陽的青春城市特質,加快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系統打造青年陣地,豐富青年消費場景。
今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關鍵之年,對于綿陽而言,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創新引領,實施“五市戰略”,一系列使命與任務光榮而艱巨。政協委員們諫諍言、獻良策,智慧中滿含情懷,建言中凝聚力量,他們的目標明確——讓發展更有力,未來更美好!
編輯:李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