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付真卿 寧寧 文露敏 田姣 高杲 段玉清 王若曄
“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為四川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了方向,在四川廣大干部群眾中引發強烈反響。
大家紛紛表示,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著力建設具有四川特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為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做文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談到科技創新時,提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全國人大代表、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堯德中說,這正是他和團隊正在努力的方向。
去年底,中國—古巴神經技術與腦器交互“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獲得科技部批復,成為四川第三家國家級“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作為聯合實驗室主任,堯德中帶領團隊在無創腦機接口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正努力將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到產業應用中。“力爭未來三到五年拿出成果來。”
在四川,像堯德中這樣的科研團隊有很多。作為擁有139所高校、10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205個國家級創新平臺的科教大省,四川的科技創新能力一直穩居西部地區首位。
“就像總書記談到的,我們不僅要多出科技成果,更要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上做文章。”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四川圍繞人工智能、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等重點產業領域,深入實施大院大所“聚源興川”行動,過去3年已累計投入財政經費4.2億元,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90余項,未來還將擴大支持范圍,進一步加強政策配套,共同推動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在激發新舊產業動能上下功夫
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新賽道并重。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中提到的這一對“新與舊”的邏輯關系,讓全國人大代表,四川能源發展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誠印象深刻。不久前剛剛重組成立的四川能源發展集團,業務板塊涵蓋綜合能源、先進制造、高端化工、醫藥健康等多個領域,有“新”也有“舊”。“我們將用好用足創新資源、數字資源,一方面促進傳統產業‘智改數轉’,同時積極培育發展新興產業、未來產業。”
如何守牢實體經濟根基,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四川的“解法”是圍繞降本、增效、提質、擴綠,深入實施制造業“智改數轉”行動。經濟和信息化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通過上線數智化綠色化發展促進中心等專業賦能載體,由省級財政安排轉型資金,去年支持企業“智改數轉”重點項目400余個、撬動社會投資超560億元,帶動建設1200余個數字化車間,釋放出“智改數轉”賦能實體經濟的強大動力。
怎樣開辟新賽道,讓敢為人先的地方抓住了新機遇。
今年1月20日,“資陽造”民營商業運載火箭首次發射成功,讓位于四川腹地的資陽在商業航天領域登堂入室。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讓我們更加堅定了發展信心。”資陽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劉仁勇說,我們將緊抓機遇,依托現有資源,積極引進和培育商業航天領域的龍頭企業,在力爭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占先機。
在促進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上開新局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聽到這句話時,成都中微達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曾耿華眼前一亮,“這對于我們來說是重大利好。”曾耿華說,作為一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一直致力于把原始創新技術應用到產業發展上,“這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是成都近年來著力建設西部中試中心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提到要搭建平臺、健全體制機制。”成都市科學技術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為成都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指明了核心路徑。
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無縫對接,讓通威這樣的行業領軍企業同樣感到將受益匪淺。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工商聯副主席、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說,多年來,通威集團始終緊跟國家戰略,把科技創新放在企業發展的首位,通過加強技術研發與降本增效,不斷鞏固提升主要業務環節的核心競爭力。
去年6月,通威全球創新研發中心正式投用,成為行業內車間面積最大、中試產能最高、可升級能力最強的一體化研發車間。“我們將牢記總書記的囑托,以更務實的舉措,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同頻共振,為光伏產業及全球能源轉型事業發展貢獻力量。”劉漢元說。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