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4日電 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3月4日開幕。DeepSeek、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的火熱現象已引發全國兩會代表委員的關注,如何進一步優化科技創新生態圈則是他們熱議的話題。
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資本支持”是不少代表委員建言獻策的關鍵詞。他們建議,要持續增強鼓勵創新的政策力度,激發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內在活力,培育“熱帶雨林式”的創新土壤,更好發揮資本市場育新培新的“孵化器”功能,以進一步優化企業和市場良好互動的科技創新生態圈。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企業是研發投入的主體,也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
“中國中車一直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談到技術研發,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車董事長孫永才娓娓道來,公司加大創新激勵,持續探索多元化的研發投入模式,研發投入強度始終保持在6%以上,基礎研究投入占比逐漸接近20%。
在人工智能技術大發展的當下,企業增強創新能力離不開AI賦能。孫永才介紹,中國中車第一時間完成DeepSeek大模型在中車內網部署。中國中車正在推動AI技術深度融入中車全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全面賦能22個方向、106個業務、369個場景。
在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董事長周鴻祎看來,要發揮AI引領生產生活變革的作用,就一定要推動AI技術在企業、政府等各類場景深入使用,進入千家萬戶、千行百業。
“去年TCL通過AI應用創造的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全國人大代表,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說,未來兩三年,TCL將大幅提高算力中心的能力,更好支撐企業的智能化發展。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只有加大企業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主導權,讓企業在產學研中發揮更大作用,才能真正推動科技進步和產業升級。”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邁普再生醫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袁玉宇認為,我國企業往往處于創新成果轉化的下游環節,如果能在早期就讓企業深度參與創新決策,形成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機制,科技成果的轉化率將大大提高。他建議,推動企業牽頭建設創新聯合體,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同解決產業難題。
營造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
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的形成、科技成果轉化率的提高,離不開鼓勵創新的市場環境。
“培育形成‘熱帶雨林式’創新土壤,對科技型企業成長十分重要。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氛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助力。這需要著力推動建立風險共擔機制,營造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的良好生態。”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何杰說。
“一項科學研究成果,在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準備階段是最難的,要跨越很多鴻溝,風險特別大。”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趙曉光說,要支持科技創新成果成功跨越這一“死亡之谷”,需要更多耐心資本、更寬容的社會生態以及維護創新者利益的社會共識。
“企業離市場更近、對現實問題更敏感,科研院所研發能力更強,務實高效的合作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雙方也容易在資金人員投入、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出現分歧,需要國家在相關政策和機制上進一步明確、細化、完善。”全國政協委員、大連理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陸安慧說。
“打個比方,科技創新生態如同‘熱帶雨林’,政府通過政策引導、資源統籌和制度保障,為企業和高校院所高質量發展鏈接優質資源要素、營造良好創新生態。”全國人大代表、煙臺市市長鄭德雁說,煙臺聚焦16條重點產業鏈和“3+X”未來產業,制定出臺40個重點領域、70個細分方向的產業鏈技術攻關導向清單,支持和引導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創新合作、協同攻關,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瞄準產業鏈“卡脖子”技術、顛覆性技術等難題,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工程項目。
更好發揮資本向“新”力
科技創新也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助力。
2024年以來,證監會出臺多項政策舉措,持續增強資本市場制度的包容性、適應性,支持優質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集聚。代表委員建議,持續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增強對新質生產力的支持。
提升資本市場對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的包容性。全國政協委員、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經濟學家楊成長建議,進一步支持優質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支持境外上市的優質科技企業回歸A股,加快研究制定更好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專門政策安排。
進一步提升對不同發展階段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田軒建議,持續優化完善不同板塊上市條件、明確相應的交易規則和投資者適當性制度,以更好滿足處于不同發展階段企業的上市需求;推動科創板、創業板等市場發展,拓寬和暢通科創企業股權融資渠道,優化上市發行條件,為科技企業提供更多直接融資渠道。
培育壯大支持科技創新的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在全國人大代表、銅陵有色金屬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總經理丁士啟看來,對未盈利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的包容性制度安排,體現了資本市場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心。“期待未來更好地吸引長期資本參與,培育耐心資本。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中長期資金入市比例仍較低,期待通過稅收優惠、考核機制改革等措施,引導其加大對硬科技企業的投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DeepSeek的火熱“出圈”已彰顯中國經濟的創新活力,政策的持續發力、企業的潛心鉆研、資本市場的提質增效,無疑將推動更多的科技成果走進人們的生活,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