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上收油茶,樹下種食用菌,林間發展養殖業……入春以來,在江油廣袤的森區,農民收種不停歇。
近年來,江油積極響應國家綠色發展戰略,致力于將森林資源與農業生產相結合,依托林地資源優勢,以建設“森林糧庫”現代產業基地為重點,建成了一批生產方式綠色、產業高度融合、聯農帶農緊密的示范基地,形成以林下種植和木本油料等為主的林業現代產業發展模式,有效推動了綠色高效林業發展,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目前,江油共有省級“森林糧庫”現代產業基地2家;綿陽市級“森林糧庫”現代產業基地2家、現代林業園區1家。
建好“森林糧庫”助農增收致富
油茶是一種木本食用油料,具有不與糧食爭地的顯著特點。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不僅能滿足人民對高檔食用油的需求,對國土資源高效利用和維護國家糧油安全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江油有種植油茶的歷史,但只是零星分布在雁門、馬角、二郎廟等鄉鎮,無規模、不連片,無法形成產業。
為了充分利用江油豐富的森林資源,2023年,江油市昕潤晟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小溪壩鎮牽頭建立江油市油茶種植現代產業基地,通過在油茶主產區新造油茶林,大力推廣品質好、出油率高的油茶新品種,充分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采取“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農戶增收致富。目前,該基地已在重華、小溪壩、二郎廟等鄉鎮種植油茶約6300畝。
春寒料峭,小溪壩鎮銀匠溝村山坡上連片的油茶樹苗綠意蒼翠,村民正在樹苗周圍除草。“我60多歲了,出去務工也不好找工作,現在在油茶種植基地務工,一天務工費80元,一年能掙5000多元,關鍵是照顧了家里,一舉兩得。”該村村民唐巨清說。
基地附近農戶通過林地流轉和勞務獲得收益,近兩年基地種植了大量油茶樹苗,今年已進入補植、除草、施肥等養護階段,需要大量人工,為農戶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2024年,該基地帶動950人就業,幫助林農增收1400萬元。
江油市昕潤晟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范敏介紹,2028年,基地油茶進入全面盛果期后,畝產可達600公斤,預計產值2400元,年總產值將達1440萬元。按照公司、農戶、村集體三方合作約定,初步估算,可實現農戶每畝增收800元左右。
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發展效益
林木森森,鳥鳴啾啾。走進江油市林下種養循環現代產業基地,林木蔥郁,梅花鹿在林間嬉戲,雪白的菌包整齊散落在樹下,雞鴨在果樹下悠閑覓食,鮮嫩的蔬菜長勢喜人……
據介紹,該基地以發展林下經濟為主導產業,主要從事食用菌種植和梅花鹿養殖,目前,養殖梅花鹿300多頭,種植食用菌1000余畝。基地的動物糞污發酵后用于果蔬肥料,餐飲剩余的菜頭、菜葉等又可喂養動物,整個園區每畝地都按比例發展種養殖業,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和廢棄物零排放。
加快發展精深加工業,是提升農林產品附加值的必由之路。該基地在種養循環的基礎上延伸產業鏈條,與相關企業合作對林鹿進行精深加工,研發相關產品。目前,基地產品初加工率達85%,精深加工率和生產加工剩余物等綜合利用率達70%。
“林下養殖主要是精加工,就是做成鹿血酒、鹿膠糕等衍生產品,去年,我們深加工和粗加工產品產值突破2000萬元,目前,我們正在研發鹿肉的休閑食品,同時,與當地食品企業合作研發食用菌精深加工產品。”江油市林下種養循環現代產業基地負責人曾又興介紹說。該基地還根據產品特色培育出“皇帝山”、“鹿稀緣”等品牌,并在江油城區開設森林糧庫超市,集中售賣林下產品。從原料生產到精深加工、培育品牌再到設立專門銷售點,該基地的發展模式為江油建立“森林糧庫”、豐富食物多樣性提供了樣本。
近年來,江油市通過發展林下天麻、黃連、食用菌和油茶等主導產業,筑牢江油“森林糧庫”根基。下一步,江油將繼續深挖林糧發展潛力,將發展林下經濟和森林康養生態旅游相結合,實現藏糧于林與生態富民相得益彰,努力讓“森林糧庫”成為農民增收、生態保護的雙贏模式。如今,放眼江油,各具特色的森林經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串聯起一條條綠色產業鏈,書寫著綠海生“金”的發展故事。
(范靈知 申煬)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