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區縣新聞 > 梓潼
【梓潼】錨定農業現代化推進鄉村振興
发稿时间:2024-09-25 08:42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秋分至,潼江河谷,“豐”景如畫。在梓潼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金黃的稻谷在微風中搖曳,收割機在田間蓄勢待發,豐收“張力”拉滿。

  機械化收割省時省力 (胡莎莎攝)

  稻谷正在裝車(梓宣攝)

  秋分至,潼江河谷,“豐”景如畫。在梓潼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金黃的稻谷在微風中搖曳,收割機在田間蓄勢待發,豐收“張力”拉滿。

  奮力耕耘,共慶豐收。近年來,梓潼縣錨定建設農業強縣目標,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學用“千萬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在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的征程中取得顯著成效。

  □記者 楊方彧

  產業升級

  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9月22日是農歷秋分,也是第七個中國農民豐收節,在梓潼縣文昌鎮潼江河谷,鼓樂齊鳴、舞獅騰躍,鄉親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上午9時,6臺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轟鳴聲響徹田間地頭。龍口村種糧大戶張榮鴻看著金黃色的稻浪在機器轟鳴中翻滾,激動地告訴記者,“我們2000余畝水稻成熟了,今年有6臺收割機收割水稻,4臺運輸機拉糧,機械化割稻省時又省力。”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梓潼農業發展如同黃金稻一般長勢喜人。梓潼這份沉甸甸的豐收,來自全縣上下重農抓糧的扎實行動。今年上半年,梓潼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5.37億元,同比增長3.3%。全縣糧食播面達78.98萬畝,出欄生豬50.08萬頭。其中,鞏固蜜柚(柑橘)面積18.2萬畝、蔬菜基地2.68萬畝,發展水稻制種3.42萬畝,推進建設“天府糧倉·百縣千片”千畝高產示范片18個、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17個。

  金龍鎮龍泉村就是一個生動案例。在高洪水庫旁,村民們嘹亮的號子聲響起,一張巨網慢慢收攏,數萬斤魚兒爭相躍出水面,濺起一陣陣浪花。“這條有30多斤!”龍泉村黨支部書記唐大財抱起一條活蹦亂跳的鯰魚,喜上眉梢地說:“今天這一網有3萬多斤,已經被訂購一空。”

  2022年,龍泉村村集體接手高洪水庫,開始投放花鰱、白鰱、草魚、鯰魚等多品種魚苗。唐大財介紹,“全村現已發展水產養殖750畝,魚兒被銷往綿陽、成都等周邊城市,年產值35萬元,增加了村民和村集體收入。”

  梓潼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發展壯大,推動了梓潼農業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目前梓潼累計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000余家,帶動農民人均年增收1800元以上。

  技術賦能

  充分激發現代農業活力

  走進文昌鎮龍口村,寬敞的田間道路旁,聯合收割機、貨車轉運井然有序地穿梭,種植大戶張榮鴻正沉浸在豐收的喜悅中,“以前收割水稻主要依靠人力,又辛苦,效率也不高。現在良機在手,讓秋收進度得以加速。”

  技術賦能,是梓潼激發現代農業活力的關鍵一招。從一組數據可以窺見端倪:全縣通過整合農業社會化服務,調配收割、轉運、烘干等各類農機3000余臺,機械化收割率達98%。

  梓潼作為四川省最大的水稻制種基地和國家級首批水稻制種基地縣,水稻制種產業穩步發展。同時,梓潼積極推廣水稻制種全程機械化服務,以“五化”思路推動水稻制種產業,建立標準化體系,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信息化發展,實現全程可追溯,促進產業綠色發展。今年梓潼計劃發展水稻制種3.3萬畝,主要集中在黎雅、臥龍、金龍等鄉鎮,涉及農戶超過4000余戶。梓潼縣相關負責人表示,“全縣制種面積3.42萬畝,2024年預計生產優質雜交水稻種子680萬公斤以上,可供明年近700萬畝水稻生產用種。”

  高標準謀劃,落實藏糧于地。梓潼縣將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設施、推廣先進種植技術等措施,開展高標準農田改造提升,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52.45萬畝。同時,在全縣率先啟動外業調查采樣,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推動全縣農戶承包耕地撂荒全部復耕復種。

  高質量建設,打造“星級”園區。梓潼縣推進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以潼江河谷優質糧油現代農業園區為代表,這些園區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模式,實現了農業生產的集約化、標準化和現代化。截至目前,已建成縣級以上現代農業園區21個,其中省星級園區2個、市星級園區5個。

  農文旅融合

  生態優勢化為發展優勢

  走在梓潼自強鎮黎明村的小路上,秋風送爽,荷塘邊的農家樂熱鬧非凡,游客們圍坐一桌品嘗著農家特色菜肴,歡聲笑語縈繞著整片荷塘。

  乘著農業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東風”,黎明村不僅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提質增效,還依托獨特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文化底蘊和淳樸的民俗風情,打造出一系列具有鮮明特色的鄉村旅游項目,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光體驗。

  構建產業升級新錨點,梓潼打出發展“組合拳”——產業升級,環境先行。近年來,梓潼著力提高農村環境質量和生活條件,全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達到82.4%,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鄉村環境持續改善,將“生態優勢”轉化為了“發展優勢”,在農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賽道上跑出加速度。

  打造農業品牌,是推動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梓潼借助“綿品出川”等東風,做靚“文昌貢”區域公用品牌,會員單位增至80家。通過舉辦豐收節、豐收成果藝術展、傳統技藝展示等活動,提升梓潼優質農產品和農業品牌知名度。同時,通過積極申報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和綠色食品認證等工作,進一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了梓潼農業產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興民富農是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深化改革則激發了鄉村振興的深層活力。“三品”工程、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引導農村土地有序流轉、升級“1+5”生豬代養模式……一項項助農惠農政策,為梓潼農業發展再上一層樓打好了“地基”,筑牢了鄉村振興的“高樓”。

編輯:李志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