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出版的《四川日報》刊發文章《聚焦“兩端” 做強產業“中流砥柱”》,關注四川核醫療產業“藥”“器”兩端的發展。其中,重點聚焦了綿陽高端核醫療裝備項目,建設專門園區實現集群化發展。全文如下:
聚焦“兩端” 做強產業“中流砥柱”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曹凘源
中廣核技質子治療系統產品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成都紐瑞特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生產的釔[90Y]炭微球在進行臨床試驗。受訪者供圖
中玖閃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新一代FLASH放療設備效果圖。受訪者供圖
核藥方面
●開發一種新的核藥涉及多個學科的融合與技術創新,不僅需要精確標記目標分子,還要確保其在體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時,價格高也是制約核藥發展的因素之一
●國內藥企須通過創新探索,實現核藥從原料到生產制造的全國產化。目前,四川本土企業成都紐瑞特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釔[90Y]炭微球已取得3項臨床默示許可,適應證分別是肝癌、胰腺癌
核醫療裝備方面
●顛覆性技術創新轉化的不確定性、產業鏈缺鏈短鏈、高端技術人才匱乏等,是目前高端核醫療裝備研發領域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
●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正招引培育核醫療裝備有關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群。園區目前已入駐項目17個。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超500億元,將形成國內首家、規模最大、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核醫療健康產業基地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24年版)》,“綿陽造”質子治療裝備入選,標志著四川向打造世界級核醫療產業發展高地邁出堅實一步。
此次入選的質子治療裝備,由位于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的中廣核技質子治療裝備制造基地生產。該基地是國內首座商用質子治療系統國產化自主生產基地,已于今年6月通過竣工驗收。
放射性藥物(又稱“核藥”)、核醫療裝備是核醫療產業鏈中游的重要組成部分。聚焦“藥”“器”兩端,四川提出,到2027年實現5個以上放射性藥物和高端核醫療裝備完成或進入臨床試驗,到2030年建成全國最大的放射性藥物和核醫療裝備生產聚集地。目標如何實現?產業發展還面臨哪些挑戰?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對此展開調研走訪。
看核藥
研發涉及多學科融合和技術創新
已有四川本土企業開展探索
釔[90Y]微球選擇性內放射治療,是治療肝癌的重要手段。在國外,同類產品已上市20余年,積累了大量臨床使用數據。在國內,過去十幾年,中國專家對其了解多停留在理論層面,親自實施和觀摩的機會很少。2022年,遠大醫藥集團的一款釔[90Y]樹脂微球注射液上市,開啟了我國對該技術產品治療惡性肝癌的探索大門。
四川是核工業與核技術利用大省,本土企業成都紐瑞特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首批開展探索的企業之一。“我們的釔[90Y]炭微球已取得3項臨床默示許可,適應證分別是肝癌、胰腺癌。其中,肝細胞癌適應證正在進行臨床試驗,臨床進展良好。”該公司加速器核素及藥物部負責人張雙介紹,治療時,醫生將含有釔[90Y]核素的炭微球通過肝動脈注入給肝部腫瘤供血的血管內,釔[90Y]炭微球在肝部腫瘤供血血管形成栓塞,阻礙血管對肝部腫瘤細胞供給養分,并輻射出能量高、距離短的β射線,打斷腫瘤細胞的DNA鏈條,達到殺滅腫瘤細胞且對正常細胞傷害極少的效果。
產品發生作用的過程并不復雜,但研發過程并不簡單。
成都社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核藥項目經理李龍介紹,放射性同位素轉變為放射性藥物的過程主要包括6個步驟:第一,選擇合適的放射性同位素,以確保其適合醫療應用;第二,將選定的放射性同位素與靶向分子結合,以確保其能夠特異性地靶向特定的生物標志物或細胞;第三,在安全、可控的條件下合成標記的放射性藥物,并確保其純度和穩定性;第四,評估新藥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包括動物試驗和人體試驗;第五,提交臨床試驗數據和生產過程資料,接受監管機構的審查和批準;第六,在獲得批準后按照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要求進行規?;a,并推廣到臨床應用中。
“這涉及多個學科的融合與技術的創新。”李龍認為,開發一種新的核藥不僅需要精確標記目標分子,還要確保其在體內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放射性同位素的選擇、結合方式和代謝路徑設計都非常復雜,稍有不慎可能導致藥物的毒性增加或療效降低。
除了工藝和技術要求高,價格高是制約核藥發展的另一個因素。
“在全球范圍內,肝癌的治療中,越來越多的患者接受釔[90Y]微球介入治療,但治療費用高,產品供應鏈復雜,中國患者的可及性差。”張雙表示,這倒逼國內藥企必須通過創新探索,實現核藥從原料供應到工藝設計再到生產制造的全國產化,造出老百姓用得起、用得好的國產核藥。“我們通過系統創新,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如同位素和炭微球便是自己生產的,生產工藝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看裝備
重大項目建設提速
專設產業園區促進集群化發展
除了放射性藥物,高端核醫療裝備也是四川發展核醫療產業的重點。
中秋假期,芙蓉溪畔,中國(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項目現場建設繁忙。和園區建設一樣,中廣核技質子治療裝備制造基地也在為盡快投產不斷提速。“基地正在全面開展質子治療系統的生產、組裝、測試、總裝、集成等工作。”中廣核醫療科技(綿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唐洪波介紹,該公司已獲得華西國際腫瘤治療中心的訂單,預計到2025年完成相關設備的安裝調試。
質子治療技術是當今全球最先進成熟的腫瘤放射治療技術之一,被譽為腫瘤放射治療的“皇冠明珠”。質子治療系統利用回旋加速器將質子加速到約70%的光速,形成質子射線,然后通過束流傳輸系統引導至治療室。質子射線進入人體時的初始能量很低,直至到達腫瘤位置時才會集中釋放能量,并在穿過腫瘤后能量迅速降為零,實現對腫瘤細胞的“定點爆破”。
“通俗點說,相較于傳統放療技術,質子治療在精準殺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副作用更小,能更好地保留器官功能,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降低腫瘤復發和第二腫瘤發生的風險,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唐洪波說。
距該基地不遠,中玖閃光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新一代FLASH放療設備研發及其產業化項目,成為行業內的另一匹“黑馬”。
“公司研發團隊在全球范圍內首次驗證了超高劑量率X射線的FLASH效應,并在國內率先開展X射線FLASH放療設備和電子射線FLASH放療設備研發。”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總工程師劉賢洪介紹,新一代FLASH放療設備研發及其產業化項目二期工程進展順利,研發大樓已按期封頂,生產制造和調試車間正按計劃推進。目前,該公司研發的E-FLASH放療設備(超高劑量率電子放射治療系統)已順利完成工程樣機研制和產品型檢,并正在進行一系列動物試驗。X-FLASH(X射線)放療設備的調試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該公司正聯合國內科研單位和醫療機構開展相關臨床前試驗工作。
“傳統放療方案存在治療周期長、副作用大、費用高等問題,FLASH放療技術在消滅腫瘤細胞的同時,大幅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毒副作用?;颊叩闹委燁l次和費用也隨之降低,生存率和治愈率顯著提高。”劉賢洪說。
單打獨斗不如抱團聚勢。為此,綿陽不斷招引高端核醫療裝備企業項目,并建設專門的園區實現集群化發展。
“目前國內專門以核醫療為主的產業園區不多,四川有兩個,其中一個就在綿陽。”綿陽市游仙區核技術應用產業招商引資青年突擊隊副隊長李偉說,產業園依托綿陽大院大所優勢,對相關科研成果進行轉化,并招引培育核醫療裝備有關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群,打造專業化、特色化的產業園區。“園區目前已入駐項目17個、總投資200多億元。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值超500億元,將在西南地區形成國內首家、規模最大、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核醫療健康產業基地,成為全國乃至世界領先的核技術應用高地。”
看未來
從原料、人才、技術等方面發力
實現產業補鏈強鏈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大力推動創新藥、高端醫療裝備等發展,取得了較好成效。但客觀看,在這些領域,我國與發達國家還有較大差距。
在核藥領域,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已上市核藥創新藥品種達64款,國內獲批上市核藥僅有42款且都是仿制藥。在核醫學影像設備和放療類設備領域,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瓦里安、醫科達等國外廠商市場占有率超過90%,國產PET、SPECT設備在斷層圖像質量等關鍵性能指標上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醫用直線加速器、質子和重離子治療加速器整機系統等仍依賴進口。
多名業內人士表示,雖然目前我國核醫療產業的體量還不算大,但正呈現出拔節生長的態勢。
今年7月,省政府發布《關于促進核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以樂山、成都、綿陽、瀘州為重點區域,一體推進科技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聚力打造貫通醫用同位素生產、放射性藥物研發、核醫療裝備制造、臨床應用推廣的全產業鏈,形成“一鏈四極”的發展格局。其中,聚焦核醫療產業鏈中游,成都和綿陽分別被賦予著力打造放射性藥物研發生產極、高端核醫療裝備制造極的任務。
如何著力打造“兩極”?各受訪企業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從原料、人才、技術、創新等方面發力,實現產業補鏈強鏈。
例如,原料方面,醫用同位素是放射性藥物的必要成分,2021年,中國90%以上的醫用同位素依賴國外進口。開展放射性藥物的研發,必須解決同位素的來源問題。在這方面,四川憑借全國獨一無二的堆照資源呈現明顯優勢。全國一半以上醫用同位素產自四川的反應堆,四川醫用回旋加速器企業也在加速搶灘全球市場。但是,由于同位素壽命較短,如何確保及時供應同位素以滿足臨床等需求,是核藥研發過程中的重要挑戰。
“我們可以建立區域性同位素生產和分配中心縮短運輸時間,也可以尋找半衰期較長的同位素替代物,或改進同位素運輸和儲存技術,解決來源問題。”成都社泰醫療科技有限公司核藥研發主管吳凱霖建議,在解決來源問題的基礎上,還可以提前了解并遵循各國的法規要求,特別是在國際市場布局時,提前準備符合不同地區法規的臨床試驗設計,同時與監管機構保持溝通,縮短審批周期。
在劉賢洪看來,顛覆性技術創新轉化的不確定性、產業鏈缺鏈短鏈、高端技術人才匱乏等,是目前高端核醫療裝備研發領域面臨的主要困難和挑戰。
“FLASH放療是一項具有顛覆性、復雜性的創新技術,目前在國內乃至全球均無可借鑒經驗。在產品研制、臨床試驗、注冊審評等環節不確定因素多,導致研發及臨床試驗風險大、周期長、投入大。同時,在一些關鍵技術環節,高端研發人才缺失,研制成本高、技術風險大。”劉賢洪表示,中玖閃光將以組建四川省核醫療裝備產業創新中心為契機,加強與國內外領先的關鍵技術和關鍵部件研發機構、科研機構及高校合作,通過共享資源和知識,培養引進高端人才,加速推進產品研發和臨床試驗;加強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共同打造核醫療裝備產業創新聯盟,補齊產業鏈短板。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