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鎮新生廣場
□市文明辦 文/圖
村居院落旁,文明實踐活動豐富多彩,鄰里和睦喜笑顏開;沿河碧道上,微風拂面煦陽正好,游人暢享愜意時光……作為“全國文明村鎮”,四川省綿陽市北川縣永昌鎮堅持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整合基礎設施、人力資源、資金項目等各類資源,將陣地延伸至一線,服務深入到群眾,推動全鎮精神文明建設良性發展、終端見效。
文明村鎮建設 外塑“顏值”是關鍵所在
近年來,永昌鎮以災后重建、鄉村振興等為契機,全面實施城鄉人居環境整治,為永昌鎮迎來了新機遇。
永昌鎮將精神文明建設融入到鄉村振興方方面面,大力建設“宜居宜業宜游新永昌”。通過實施農民工回引培養工程,全鎮建成稻漁、蔬菜、水果等農業產業基地13個,培育圣燈山枇杷、羌山漁香米、金龜獼猴桃等特色農業品牌9個。與此同時,永昌鎮還將禹羌文化、革命文化、感恩文化相融合,致力激發鄉村產業活力,拓展多元“研學路線”,持續鞏固精神文明建設成果。
培育文明新風 要精心雕琢“內在氣質”
每月初,北川永昌鎮爾瑪社區的公告欄里都會出現一個特殊的“榜單”,張貼著爾瑪社區文明實踐站當月和次月的活動計劃,計劃中詳細注明了活動項目、時間、主題以及承辦單位負責人、聯系方式、志愿者招募要求等內容,有意愿的群眾和志愿者,可“揭榜”參與。志愿者“揭榜”完成志愿服務后,可將服務時長折算成積分式“爾瑪澤古”(“澤古”在羌語里是“錢、貨幣”的意思),全年累積達到100個“澤古”時,就可以實現一個“微心愿”。爾瑪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潘冬梅說,爾瑪社區現有注冊志愿者1300余人,有活動記錄的注冊志愿者比例達到31%,“有時間當志愿者、有困難找志愿者”已成為社區群眾的行為習慣。
目前,永昌鎮共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個、實踐站26個、實踐點2個,常態化開展系列活動和志愿服務,通過打造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廊亭、彩繪文化墻,張貼宣傳漫畫以及利用新時代文明實踐大喇叭服務隊宣講等方式,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擦亮文明底色 永昌正在發生蝶變
為當好移風易俗“創新人”,永昌鎮創新機制助推基層治理,廣泛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身邊好人”“孝順兒媳”“好公婆”等評選活動,細化獎懲措施,每季度進行評選,進一步引導群眾養成好習慣、培育好風氣。
結合地域特色和優勢,永昌鎮以深化“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為抓手,將村鎮特色與文明鄉風有機融合,全域推進特色品牌文明鄉村建設,致力打造村村有特色的鄉風文明“大磁場”,讓北川永昌鎮文明村鎮建設之卷常答常新。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