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9月4日電(劉勉)陸之南,海之北。山海之間,風輕云淡。
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區位于廣東省深圳市東部的梅沙街道,三面環山,面朝大海,擁有19。5公里的黃金海岸線。深圳作為我國首批低碳試點城市,近年來,大梅沙社區一直在嘗試打造低碳城市社區的“新樣板”。自2021年開始,梅沙就在探索更低碳和環境友好、更具參與感和行動力的社區碳中和生活范式,從低碳技術、生物多樣性保護、廢棄物管理、低碳氛圍營造四大板塊推動碳中和社區建設。近日,萬科公益基金會攜手新華網在這里舉辦了一場以“出發!解鎖不一樣的夏日SEA WALK”為主題的海洋保護公益直播,通過“打卡”梅沙新地標,呈現梅沙海洋生態圖景。
藝術與環保相結合 關注海洋生態保護
圖為“沒有動物的海洋館”公益展覽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活動的不斷增加,海洋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塑料垃圾在海洋中漂浮累積,形成觸目驚心的“塑料大陸”;海洋酸化、海水溫度升高等問題更是對海洋生態構成了長期威脅,海洋生態保護迫在眉睫。基于此,策展人韓李李在大梅沙地鐵站內舉辦了一場“沒有動物的海洋館”公益展覽。展覽以海洋保護和低碳生活為主題,通過“大海里現在有什么”“遠方的哭聲并不遙遠”“我們能做什么”,讓觀眾意識到,我們日常生活所產生的垃圾對于海洋環境和海洋生物的破環,而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環保產品減少垃圾產生,保護海洋生態。
與此同時,在梅沙新升級的海濱棧道,同期舉辦了“生態山海、奇妙梅沙”展覽,在這里觀眾可以沉浸式了解海洋生物物種知識。這次展覽的亮點之一,潛愛大鵬秘書長王曉勇認為是對于珊瑚的科普內容,他表示,珊瑚礁生態系統是最重要的生態系統之一。它就像海里的原始森林,養育了海里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海洋生物,保護珊瑚礁生態系統對于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至關重要。
政策引領 梅沙低碳理念深入人心
圖為鹽田區梅沙街道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于凱(左)接受采訪
在“雙碳”背景下,梅沙成為廣東省第一批近零碳社區示范點。梅沙街道黨工委堅持黨建引領零碳社區建設,提出“黨建引領、社會共建、全民共享”這一工作思路。鹽田區梅沙街道黨建工作辦公室主任于凱表示,要把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這個概念融入到基層治理工作中,把黨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接下來就是發動全社會的人一起來參與,從2022年開始,包括萬科公益基金會在內的很多社會組織,在這里舉辦低碳倡導活動,到現在已經開展了100多場了,平均一周一場,低碳理念已經飛進了百姓家。最后是推動全民共享,現在鹽田區生態局正在開發一個叫“碳惠梅沙”的小程序,梅沙片區所有的商鋪都將被納入進來,用低碳舉措比如自帶杯,就可以省錢和增加積分,積分還兌換禮品,通過這種讓居民有獲得感的方式,調動他們的參與積極性,讓居民體驗到低碳建設給自己生活帶來的好處。
《深圳市鹽田區梅沙碳中和先行示范區濱海廢棄物管理現狀調研總結報告》也在2024年全國生態日當天發布,報告通過對深圳市鹽田區梅沙街道的生活垃圾管理體系和濱海廢棄物管理方式進行調研,以塑料垃圾管理為關注點,分析梅沙街道陸源塑料垃圾以及濱海塑料廢棄物管理的典型特點,探討塑料垃圾的陸海統籌管理模式,并就梅沙構建碳中和及海洋減塑社區提出改進建議,期待能為其他濱海社區進行海洋塑料管理、踐行可持續理念提供案例及經驗參考。
攜手并進 共創海洋保護新局面
海洋保護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需要多方協作才能實現共贏。在提到海洋垃圾的治理政策時,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綜合管理適當減緩項目執行主任劉曉表示,我國在廢棄物管理其實有良好的管理實踐,以梅沙為例,我們有完備的陸源垃圾管理體系,加上濱海的環衛管理,以及海洋打撈,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三道防線。藍蹼珊瑚志愿者團隊發起人林小慧也表示,已在梅沙海域發現170多種生物,其中包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石珊瑚,梅沙社區內設海濱棧道、海洋圖書館等親海場所,這非常有助于樹立民眾對于海洋環保的意識,共同助力海洋友好型社區建設。
社會組織也在發揮自己的力量,據悉,自2021年起,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指導和支持下,萬科公益基金會發起“碳秘梅沙”年度主題活動,以豐富多元的公眾體驗活動激活在地社區活力,突破人群與地域,拓展“零碳生活社群”。除此之外,萬科公益基金會在大梅沙社區還引入了一項“黑科技”——黑水虻。小小的黑水虻幼蟲能夠在8天內吃掉比自身重20萬倍的廚余,輕松處理大梅沙萬科中心園區每日200千克廚余垃圾,為大梅沙社區的廚余垃圾帶來了高效處理的新方案,此外,處理完廚余垃圾的小蟲子,還可以變成雞、鴨、小魚等動物的食物。
圖為黑水虻“流動食堂”體驗區
而對于個人而言,在日常生活中也需積極踐行低碳行為,把垃圾丟到垃圾桶、做好垃圾分類、購買環境友好的物品等等,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就像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總有意想不到的成效。
保護好海洋生態環境關乎美麗中國和海洋強國建設,面對海洋保護的嚴峻挑戰和緊迫任務,我們需要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務實的行動守護這片藍色疆土。梅沙社區的實踐,為其他濱海社區碳中和轉型建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展現了從意識到行動,再到實際改變的完整路徑。讓我們攜手并進,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海洋未來。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