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引發了天量的關注。其中一個非常顯眼的次生現象就是,許許多多的景區開始蹭起了游戲的熱度。
比如,山西省文旅廳邀請《黑神話:悟空》首批通關者免費體驗“跟著悟空游山西”主題線路。山西省文旅廳稱,來山西后賞古建品美食,“費用我們全包了”;江蘇連云港市花果山風景區管理處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通關玩家可免費游玩花果山風景區。也有“蹭”得比較生硬的,比如襄陽文旅發布了黑神話悟空外傳《黑神話:襄陽》,歡迎各位“天命人”在西行的路上也來襄陽看看。
從這些景區的表態看,他們似乎對游戲圈非常熟悉。他們知道平臺是Steam,知道要看通關截圖和購買記錄,知道游戲里的概念等等。景區像是開悟了一般,迅速掌握了一些流行于圈內的術語。游戲和景區,平時甚少關聯的兩個事物,突然緊密地連結。
之所以可以蹭上熱點,是因為游戲確實是實地取景。根據相關資料,《黑神話:悟空》游戲中的場景取自全國各省市36個景區景點,其中包括四川的安岳茗山寺、重慶的大足石刻、杭州的靈隱寺、麗水的時思寺等。而在游戲發售后,確實也有很多景區迅速出來“相認”,希望借一波熱度。
這一幕并沒有什么稀奇,此前有影視劇大火的時候,景區也會適時地站出來,比如《我的阿勒泰》帶火阿勒泰,《狂飆》帶火江門,《去有風的地方》帶火大理等。當然,這當中有不少是地方和影視公司合作的結果,地方或景區本身是投資方之一。
但人們無法忽視的一點是,現今景區的出圈,很多時候要依靠一個文化產品,而不是反過來——比如人們很少看到一個或某個影視劇或游戲會在宣發時說,因為“取景了某處”,所以“一定要看”,取景地很難天然地帶來市場號召力。
景區不過是故事的背景,這個背景有多少價值、底蘊,某種程度上是由這個故事來定義的。而這個故事,其實就是一種現代化的文化生產和經濟創造,就是那些影視劇或是游戲。這也是為什么我們看到的總是景區在蹭熱點,因為景區的價值是被這些文化產品所塑造的——“我是XX的取景地”,也讓景區擁有了價值。
這大概就是現代版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也從側面說明文化、流行的定義,終究是靠一種文化的、技術的創造,而不是“老天賞飯吃”。再多的美景、再深厚的底蘊,也需要通過一種當代藝術再現來表達,這就像埋藏了千百萬年的礦藏,在現代技術出現之前,其價值或許是被忽視的。
所以,從這些景區蹭熱點的路徑,人們或許能看出關于文化乃至經濟價值的一些真相——人的創造,才是其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因素。從這個角度說,未來大概率人們還是會看到很多景區想方設法蹭熱點,去尋找一個可以攀上的產品。
從網絡上看,似乎有些網民對這樣的行為不以為然。其實也無足深怪,畢竟很多景區無法天生地產生足夠的流量,那么找一個“故事”加持,就是最便利和合理的方式了。這其實是好事,也是提醒我們,永遠要尊重人的創造力,尊重一個商業產品無可取代的價值。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