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公益
清澈的愛
发稿时间:2024-07-30 10:57   来源: 中國軍網


  一

  竇志先副社長的又一部新著即將出版,他取了一個頗誘人的書名《天有一雙手》,這正是他八十年代初在中國文壇頗有影響的一篇作品的篇名。

  今年春節期間,我去看望竇副社長時,他提到過出書的想法。前段日子,他把書稿發給我看,并囑我寫幾句話用作前言,我誠惶誠恐,遲遲不敢動筆。

  二

  竇副社長比我年長,是老領導,又是好兄長,還是我的安徽同鄉,他入伍早、成名早,在新聞和文學界享譽已久,我一直從內心敬重他。

  記得1989年夏天,我從部隊來到報社通聯處實習。處長陳志銘,是一位非常熱心的領導,有一天,他對我說,小陳啊,我帶你去認識一下你們安徽定遠的老鄉吧。

  一天下午,在編輯二處的一間辦公室里,我終于見到了仰慕已久的竇志先處長。當時他剛屆不惑之齡,待人十分和善,對我這個從基層部隊來的小老鄉一見如故、非常親切,不停地問這問那,聊了好長時間,臨別時還給我留下了他家中的電話號碼和家庭住址,叮囑我有事常聯系。

  35年過去了,那溫暖的一見,至今難以忘懷。

  在報社實習的日子里,最難忘的還是編輯部平等、包容、友善的氣氛。報社新老同志都親切地叫竇副社長“老竇”或者“志先”,其他領導和同志大都也直呼其名,很少有稱職務的。老竇當時并不老,但他風趣幽默,喜歡講笑話,經常逗得人開懷大笑,跟他在一起,你可以敞開心扉、無拘無束,他那份真誠中的善意、率真中的倔強,透射出那一代老報人的純粹、寬厚和豁達。

  茫茫人海中,相識相知的確是修來的一個緣。在那個還沒有手機,互聯網的時代,我們的閱讀大都是在報刊上。一周三期的報紙,我總是從一版讀到四版,老一代空軍報人的文章,就是引我新聞起步的范文,那個階段,竇副社長可謂一筆生雙翼,佳作不斷,他一手寫新聞、一手搞創作,《天有一雙手》《這是一條女人的星系》《無字的墓碑》《京門神箭》《樹起一座豐碑》《舞動的彩塑》《追求沒有休止符》等,都是從他內心深處流淌出來的清澈文字。

  當年,老竇筆下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躍然紙上,如“試飛英雄”王昂、滑俊,“新醫正骨療法創始人”馮天有,“夜空領頭雁”張群治,“時代楷模”閻肅,“探索生命極限的人”國洪章,音樂家羊鳴、詞作家張士燮、歌唱家鐵金、舞蹈家楊華等等,許多都刻印在讀者心里,有的成為軍內外廣為傳頌的先進模范人物。

  文學是時代的回聲。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老竇已是一位比較活躍的部隊作家,他和一批思想解放、敢為人先的軍旅作家,把創作的觸手伸向生活的沃土,用心感受改革年代的思想脈動,沖破禁區、勇立潮頭、謳歌時代,成為八十年代軍事報告文學的探路者之一?;鸺t的年代,火熱的生活給予他豐厚的滋養,才使他常有佳作問世,也有精品獲獎。

  三

  從報社回到部隊后,我和竇副社長經常有書信往來,有時請他指點和修改文章,有時給他家中打電話,每次電話接通后他都非常高興,在電話那頭叮囑這、叮囑那,工作生活啥都談,像是遠方一位和藹可親的兄長。

  在那個最需要關心幫助的時期,他給予我的信心、鼓勵和期待,是無比珍貴的。

  1993年一個春光明媚的日子,我接到消息,說空軍報社二處竇處長馬上要來部隊采訪飛行團長張群治的事跡。二處分管軍事報道,老竇任二處處長已經8年,有著豐富的采寫經驗。有幸的是在他的帶領下,我全程參加了張群治這個典型人物的組織策劃和采寫過程。我們白天采訪、整理素材、研究寫作思路,晚飯后,竇處長總喜歡帶我們散步聊天,一路上說說笑笑,其實聊得最多的還是采訪中了解到的新情況。

  12個日夜忙碌,竇處長帶著我們采寫出了長篇通訊《夜空領頭雁》,《空軍報》用了幾個整版全文編發,一位優秀飛行團長從此走進廣大官兵的視野。之后,竇處長又利用業余時間寫了一篇散文《夜之鷹》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引起很大反響。

  這次跟隨竇處長在一線部隊采寫典型的經歷,為我后來成為一名專業新聞記者補上了難忘的一課。他用一名黨報記者脫鞋下田、躬身篤行的務實作風,讓我懂得了一名黨的宣傳干部,什么時候都要把根深扎基層的沃土,后來也以此時時提醒自己、教育部屬: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筆下就有多重責任!

  四

  1993年11月間,我調往空軍報社當記者。那時,老竇已經到總編室當主任。

  雖然跟老竇不在一個處室,但在一個樓的相鄰辦公室上班,這使我有更多的機會當面向他學習請教。他手把手教我們辦報辦刊,從“政治家辦報”的黨性原則講起,到選題、采寫、編輯、校對、制版、印刷、發行等每一個環節,他都毫無保留地帶教我們。他人緣好,待人真誠、耿直、謙和、實在,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因此,我們8個前后腳調進報社的年輕同志,工作生活上有什么事都愿意跟他講。

  前些年,我下部隊時在駐地巧遇一位早已退役的老戰友,他問我,你可認識空軍報社的竇志先同志?

  原來,1975年9月他在《空軍報》長空文藝副刊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具體日期也記不清了,轉業后因為評職稱再找這篇文章時,才知搬家時被弄丟了。

  因為急用,他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給空軍報社寫了一封信。1989年9月4日,收到竇志先處長的回信。事后才知道,老竇從報社的資料室里把10多年前的舊報紙翻了一個遍,終于找到這篇文章,復印后便用快件寄給了他。

  老戰友說,我今年66歲了,至今仍珍藏著30多年前竇志先同志寄給我的信和這張報紙,想起不曾相識、也從未謀面的竇副社長,在一個老兵遇到困難時的真誠幫助,連句當面感謝的話都沒機會說,心里總覺得有歉意。

  五

  竇副社長是皖東定遠縣人。定遠,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輩出的大縣,江淮大地的靈山秀水,孕育了他的胸襟和才情,苦難的童年,更是磨練出他堅韌而善良的品格。早些年,我讀過他回憶故鄉和母親的文字,那些濃得化不開的鄉愁,后來都在他筆下的文字里時時映現出來。

  退休多年了,老竇依然寶刀不老、筆耕不輟,我們也因此常常讀到他的新著和得意之作,真是叫人羨慕不已?!吨芮f的魅力》是他兩年前的一篇游記,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寫不盡這個江南水鄉,老竇眼里的周莊“從哪里看都是一個美”,他用多維的視角、細膩而優美的文筆,寫出了不一樣的周莊。這個“八景十四橋”的風光小鎮,在他的筆下“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真像一位梨花帶雨款款走來的姑娘。誠如著名文學評論家黃國柱所言:“感謝志先又帶著我游覽了一次周莊。感嘆之余,一韻俱成——《美》:周莊美景志先情,自古江南美女云。英雄美人故事多,功夫了得成美文。”(陳鵬)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