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互聯網誕生55周年,也是我國全功能接入互聯網30周年。經過30年的蓬勃發展,中國互聯網已經成為國家關鍵基礎設施,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擁有全球最多的網民、手機網民以及最活躍的互聯網技術和應用創新生態。
30年來,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由弱到強,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強國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國互聯網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網絡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網絡惠民便民紅利充分釋放,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建設持續推進。
30年來,中國聯通與中國互聯網相伴成長、發展、創新。30年來,在中國互聯網跨越式發展的過程中,中國聯通在背后搭建起技術先進、規模巨大的基礎網絡,推動網絡的發展演進,并在內容建設、應用發展、模式創新的道路上留下了堅實足跡。
加快建設網絡基礎設施
30年來,我國互聯網創造了一系列發展奇跡,這離不開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提供的堅實支撐。中國聯通堅持適度超前、科學布局、協調發展,加快建設網絡基礎設施,積極布局算力基礎設施,進一步做好國際海陸纜的建設和保護工作,全力暢通經濟社會發展的信息“大動脈”,目前已建成規模龐大、技術領先、性能優越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
1994年,我國實現互聯網全功能連接,當時開通的國際專線為64kbit/s。而今,我國大部分互聯網客戶都已經使用百兆、千兆寬帶上網。從剛開始的電話撥號K級別到如今的千兆網絡G級別,網絡帶寬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是以中國聯通為代表的基礎電信企業引領中國進入光寬帶時代。在“寬帶中國”戰略的引領下,2014年10月,中國聯通召開網絡光纖化改造工作啟動大會,在行業內率先全面推進固定網絡光改。2015年9月22日,中國聯通首個“全光網絡”省在山東建成。2016年底,北方10個省(區、市)提前1年全部實現“全光網”覆蓋,農村行政村實現光纖到村。2017年,中國聯通提出在15個城市開展千兆寬帶試點。如今,中國聯通建成全球領先的千兆光網,助力打造200余個千兆城市,光纖入戶能力覆蓋5億家庭,率先推出FTTR家庭組網服務,讓更多客戶對千兆光網可感可及。
2014年,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首次超越傳統PC網民規模,移動互聯網帶動了整體互聯網各類應用發展。這也與以中國聯通為代表的基礎電信企業推動移動網絡發展演進密切相關。1995年,剛成立一周年的中國聯通開通了基于GSM制式的2G網絡,推動我國移動網絡加速從模擬系統進入數字時代。2009年中國聯通商用了WCDMA制式的3G網絡,拉開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序幕。2015年商用了基于LTE FDD制式的4G網絡。2019年中國聯通商用了基于NR制式的5G網絡,并攜手中國電信創造性開展5G網絡共建共享,用最短時間建成了一張全球首個、規模最大、網速最快的5G SA共建共享網絡。截至2023年年底,雙方建成5G中頻基站超121萬站,實現鄉鎮及以上區域5G連續覆蓋、重點農村5G有效覆蓋,重點場景5G覆蓋水平大幅提升,5G/4G行政村覆蓋率已達98%。從2G到5G,峰值速率實現提升超10萬倍,聯通客戶享受的業務從語音、短信等單一種類逐步演進發展為視頻直播、云游戲等千差萬別的種類,也推動了移動互聯網各類應用的蓬勃發展。
寬帶提速是客戶可以感受到的變化,而背后中國聯通做得更多。中國聯通建設了信息“大動脈”——全國規模最大、覆蓋廣泛、通邊達海、內聯外通的骨干光纜網。1991年—2000年中國聯通建設了40多條干線光纜,全國形成了“八縱八橫”骨干光纜網,共涵蓋60多個網絡節點,覆蓋了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及絕大部分地級市。2021年,為服務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落地實施,中國聯通開始建設新型G.654E光纖為主的縱貫南北、橫跨東西的“新八縱八橫”光纜,滿足高速傳輸系統需要。中國聯通還加強國際海纜、跨境陸纜建設,60余條海纜連接80余個國家和地區,跨境陸纜與周邊14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互聯,持續豐富東西互濟、南北互備、海陸協同的國際海陸纜資源,為全球網絡互聯互通提供有力支撐。
2001年以來,中國聯通構建了覆蓋全國及海外,通達全球的全新國家級骨干互聯網——China169骨干網,成為公眾網民接入互聯網的主要通道之一。2015年,為落實國家促進提速降費、大力推動“互聯網+”發展的戰略要求,中國聯通通過大幅度的網絡時延質量優化,為互聯網客戶提供行業全面領先的網絡服務。經過多年的網絡發展與建設,目前China169已形成近500T的網絡帶寬承載能力,可以提供全面的互聯網業務服務。
在當前的互聯網下半場,互聯網正從消費型向生產型轉變,傳統的公眾互聯網難以滿足工業互聯網的應用需求。2018年中國聯通打造了基于SDN改造、面向云網融合的骨干承載網絡——CUII,目前覆蓋全國334個地市與近400個云資源池及數據中心,能夠提供面向智能制造應用的工業互聯網綜合承載能力,滿足工業互聯網對通信基礎設施高質量、高安全、靈活性和智能化的要求,支撐政企的業務部署,助推制造業轉型升級。
近年來,算力正由互聯網等ICT行業向各行業加速滲透。為此,中國聯通全面承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打造算力豐富、運力充沛、算網一體的算力網絡。布局熱點集約、跨區輻射、邊緣覆蓋的多級算力體系,打造20余個園區級數據中心,加大高性能智算供給,持續提升算力規模,機架數超過40萬架,“一市一池”覆蓋200余個城市。構建城市群低時延圈,在國家樞紐間部署2×200G超高速互聯通道,滿足超大容量、超低時延、超長距離運力需求。強化算網協同編排調度,實現“通算+智算+超算”的多樣算力供給,提供“聯接+感知+計算+智能”的算網一體化服務,將算力送達千行百業、千家萬戶。
不斷突破核心技術
作為信息科技的集大成者,互聯網技術不斷迭代升級。中國聯通在網絡基座與新興信息技術上也始終堅持創新驅動,聚焦核心技術、關鍵應用、融合創新等,著力推進互聯網創新技術應用,實現網絡技術能力領先。
2002年5月,時任中國聯通副總裁的劉韻潔主持完成中國聯通多業務統一網絡平臺(China Uninet)的設計與建設,通過軟件路由器和虛擬化技術,在全球率先實現在一個平臺上同時提供語音、視頻、互聯網和移動數據等多種業務,在300多個城市實現多種業務的融合,為我國甚至全球網絡的發展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與經驗。
隨著帶寬的提速,互聯網海量數據為網絡傳輸與存儲都帶來了挑戰。如今,很多個人客戶幾T的云盤空間都不足以滿足存儲需求。而近年來企業上云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傳統網絡“啞管道”的特性已無法滿足企業對上云業務的需求,網絡開始步入云網融合。2018年,中國聯通在業界率先完成全域網絡SDN改造與部署,形成了分域控制、逐級開放、跨網協同的架構創新應用成果,多維度定制化安全體系、存量業務配置逆向解析技術等技術創新成果,推進國內云網融合實踐進程,拓展了人工智能時代的SDN應用領域。
企業轉型從數字化走向智能化,讓計算和網絡融合的算力網絡成為剛需。2021年,中國聯通發布CUBE-Net 3.0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計劃,提出了全面推動網絡從提供“盡力而為”的連接向提供內生確定性服務轉變的理念。此后,中國聯通響應國家“東數西算”工程號召,著力推進承載網絡向算力網絡、算力智聯網演進,實現了面向云間、入云、云邊協同等多樣承載需求的立體化承載網絡,為算力調度提供高質量承載服務。
當前以及未來的AI新時代,算力網絡和數智基礎設施向智能算網演進。其中的關鍵技術是全光底座和“IPv6+”。全光底座提升底座基礎承載能力,為算力調度提供強大的運力保障。從點到面,從鏈路系統到Mesh化全光網,中國聯通如今已經構建了超大帶寬、超低時延、超高可靠、智能調度的全光傳送底座,形成WDM/ROADM雙架構、低時延算力網絡。
IPv6作為新一代互聯網協議,世界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推進IPv4向IPv6過渡。中國是互聯網的后來者,在IPv4技術標準方面沒有話語權,而IPv6則讓中國擁有了引領國際標準、技術自主可控的難得機遇。中國聯通高度重視IPv6和IPv6演進技術(IPv6+)的發展和應用的實踐,也在積極推動IPv6+網絡構建,希望把IPv6+網絡打造成算網協同的重要基礎設施,爭做IPv6+新技術應用的先行者。2022年中國聯通開展“IPv6+”Ready 1.0測試認證工作,在河北雄安新區率先完成“IPv6+” Ready 1.0測試評估,使雄安成為“IPv6+”Ready第一城。這個網絡具備廣連接、確定性、低時延、超寬、自動化和安全六大關鍵能力,可以滿足千行百業的差異化連接需求。2022年2月,中國聯通基于IPv6演進技術打造的“冬奧智慧專網”在北京冬季奧運會正式應用,首次將“分段路由”“網絡切片”“隨流檢測”等IPv6演進技術應用于國際重大賽事,提供了共享互聯網、媒體+、互聯網專線等多種業務,在整個賽事期間為冬奧會參與者和重要客戶提供最優的通信服務體驗。
中國聯通多樣化的技術創新應用,提升了我國互聯網業務的差異化服務能力,打通了數據流通的大動脈,培育了數字經濟新動能,也提升了我國在國際上的技術影響力。
充分釋放惠民便民紅利
截至2023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92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7.5%。中國聯通持續推動信息化服務普及、數字鴻溝彌合,對推動互聯網全民普及功不可沒,讓越來越多的人能夠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
2015年以來,網絡提速降費成為國家的一項戰略性工程,中國聯通一邊大力推進網絡建設與升級提速,一邊持續降費讓利,先后取消手機國內長途和漫游費、手機流量漫游費,持續降低固定和移動寬帶網絡資費、中小企業互聯網專線接入資費、國際通信資費。2019年開始從“普惠降費”向“精準降費”轉變,為全國建檔立卡貧困戶、低收入和老年群體以及中小企業等推出最優惠的資費方案。提速降費的紅利不斷釋放,直接促進客戶流量消費爆發式增長,推動互聯網服務向更大范圍、更廣人群擴散。
中國聯通自2002年承接扶貧工作起,聚焦網絡扶貧、資費扶貧、信息化扶貧,加快貧困地區的網絡覆蓋和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村及偏遠地區寬帶發展,努力為農村貧困人口搭建脫貧致富的信息高速公路。從2004年開始,中國聯通根據分片包干要求,開始在尚未通電話的行政村實施“村村通電話”工程。自2016年以來,中國聯通積極參與電信普遍服務建設,2016年—2017年第一至第三批電信普遍服務中承建14168個行政村。在網絡扶貧方面投入126億元,減免通信費用5.51億元,惠及貧困戶超過400萬戶。脫貧攻堅戰全面勝利后,中國聯通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務實推進數字鄉村建設,以精品網絡筑牢數字鄉村信息化底座,并打造中國聯通數字鄉村服務云平臺,目前該平臺已覆蓋25.7萬個行政村,助力基層政府開展數字化、智能化辦公和治理,為農村居民提供便捷化、網絡化的生活。此外,中國聯通還為鄉村構建管理、服務、應用一體化數字農業農村方案體系,助力農業產業良性發展。
近年來,為讓更多人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中國聯通廣泛深入持續增強信息無障礙能力,積極推進互聯網應用適老化改造,重點支持全國銀齡助老科普服務體系建設,打造“銀齡專享”的數智生活,攜手銀齡客戶共同跨越“數字鴻溝”。2020年至2021年,從產品、服務、終端等方面積極探索,運用數字化能力提供智慧助老服務。2022年,推出“銀齡專享”服務計劃共十大舉措,涵蓋便捷服務、溫情陪伴、專屬產品、反詐提醒、智慧幫手、智趣生活等,累計服務銀齡客戶超過7000萬人次。多年來,中國聯通還持續研發適用于各類殘障人士的信息無障礙科技助殘產品,解決殘障人士的服務痛點問題。如打造了首款聽障人士專屬的無障礙通信產品“聯通暢聽王卡”。
“PC上不了網了”“上網卡頓”“怎么用微信打視頻電話”等,這些與客戶使用互聯網息息相關的問題,大多時候都是由以中國聯通為代表的基礎電信企業在服務支撐。一直以來,為滿足客戶對美好數字生活的需要,中國聯通順應時代要求,為老百姓提供更便捷、更貼心、更完善的服務。在2011年新浪微博剛剛興起時,中國聯通就敏銳地認識到互聯網服務的重要性,與時俱進先后開通了微博客服、微信客服、網上營業廳/手機營業廳、在線客服等,建立了行業領先的“互聯網”服務體系。近年來,中國聯通深入實施高品質服務行動計劃,踐行大服務理念,健全大服務體系,面向全業務、全客戶、全要素加強主動服務。完善跨業務協作、一體化協同機制,將客戶體驗要素全面融入專業線生產經營各環節,持續打造客戶視角的“好網絡、好產品、好服務”。壓實渠道觸點責任,提升窗口服務水平,即做好營業廳“百倍用心”服務,智家工程師“專業到家”服務,10010熱線“一號通解”服務,政企客戶經理“數智專家”服務,VIP客戶經理“專屬服務”,中國聯通APP“一屏速辦”服務,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以高品質服務給客戶帶來好體驗。
在“互聯網+”服務方面,中國聯通面向醫政領域搭建全民健康大數據平臺、遠程醫療平臺、緊密型醫共體信息平臺等,助力各級醫政管理部門提升區域優質醫療資源共享成效、基層診療服務能力。面向各級醫療機構,提供醫療云服務、智慧醫療應用,助力醫療業務協同,使人民群眾就醫更加便捷。面向教育,打造5G智慧教學、教育大數據等700余個數字化應用標桿項目,提供覆蓋教、學、管、評、服的一體化服務,豐富教育數字化應用場景。服務觸達31個省(區、市)的2000余所高等院校、10萬余所中小學、2893萬名在校大學生。
中國聯通還積極打造面向公眾用戶的涉詐識別、智能處置防詐騙、防騷擾能力,圍繞通話安全、短信安全、手機上網安全、寬帶上網安全、親情守護等五大場景推出“聯通安全管家”產品。
這一系列舉措讓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通信服務和互聯網服務。
構建繁榮共贏生態圈
我國消費互聯網的發展經歷了從以PC互聯網為主導的階段過渡到以移動互聯網為主導的時代。在這兩個階段的產業生態中,中國聯通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4年,我國在全球較早啟動公眾互聯網建設,并形成與發達國家幾乎同步發展的可喜局面。然而,免費盛宴下,沒有找到商業模式的互聯網企業出現了全球范圍的互聯網泡沫破裂,2001年我國互聯網行業也進入嚴冬。此時,以中國聯通的聯通在信為代表的短信服務項目,出現了互聯網服務提供商(SP)合作的新模式,讓互聯網企業找到了盈利模式,移動增值服務產業鏈逐步建立。2002年底,我國各大互聯網門戶相繼盈利,其中以短信為核心的數據業務成為企業收益的大頭。因此可以說,中國聯通等基礎電信企業合作共贏的商業模式從根本上挽救了當時的中國整個互聯網市場,并讓互聯網企業積累了第一桶金。
隨著3G網絡的建成,中國聯通具有優勢的WCDMA 3G網絡速度快、覆蓋廣、體驗好,聯通3G客戶成為第一批嘗鮮移動互聯網的客戶。但當時智能終端少、貴、體驗不好的狀況制約著發展。2009年10月30日中國聯通開售iPhone 3GS和iPhone 3G,標志著蘋果手機正式登陸中國內地市場,以移動互聯網應用為優勢的iPhone給我國客戶帶來全新的移動互聯網體驗。同時,中國聯通還與國際國內主流廠商展開終端合作,打造高中低全線智能終端產品,使大眾消費者都能用得起3G,能夠享受3G。這些舉措推動了我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帶動了整體互聯網各類應用發展,逐漸覆蓋了吃穿住行等各種生活場景,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基于全面挺進數字經濟的戰略需要,中國聯通從2017年混改開始,引入包括騰訊、百度、京東、阿里巴巴在內的多家企業戰略投資方,并先后與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企業成立合資公司,發揮各自優勢,實現整合優勢最大化,全面發力CDN、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政企、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領域。
面向網絡安全,近年來中國聯通充分發揮網絡安全現代產業鏈鏈長的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構建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打造“鏈核”企業,通過產業基金、股權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小巨人”企業,加快實現產業鏈安全穩定、自主可控。扶植“鏈輔”企業,賦能中小企業,建立優勢互補的網絡安全產業新生態。開展“共鏈行動”,推動形成央企協同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產業鏈新格局。
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每個領域,帶動了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中國聯通一方面提供基礎設施支撐,另一方面也參與數字經濟建設。
在消費互聯網中,中國聯通圍繞“民之所盼”,以短信起步,從標清視頻到高清視頻、裸眼3D視頻,從音頻炫鈴到視頻彩鈴,從用戶內容本地存儲到聯通網盤云端存儲,從傳統通信業務向創新內容經營升級,不斷豐富數字消費新產品、新業態、新場景、新模式,推動數字消費迭代升級。同時,在中國聯通等基礎電信企業網絡提速降費的推動下,互聯網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催生了各類互聯網應用,“高鐵、移動支付、共享單車和網上購物”新四大發明中,三項與互聯網息息相關。近年來,中國聯通還著眼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智慧養老等新型信息服務的發展,有效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從而發揮信息消費在增進百姓福祉、改善社會民生等方面的作用。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電信運營商從一個時期的產業鏈主導地位,逐漸被“管道化”,為此,電信運營商紛紛開始轉型。中國聯通很早就布局了數字化轉型相關工作,從信息化到數字化再到智慧化,以業務、技術雙輪驅動新舊動能轉換,形成了“一個聯通、一體化能力聚合、一體化運營服務”的獨特核心優勢。2021年12月,中國聯通正式發布聯通智慧大腦,標志著中國聯通數字化轉型1.0 技術數據能力已全面具備,打造了央企數字化轉型的標桿。2022年以業務融合創新驅動數字化轉型2.0,現已迭代升級為數智強企戰略。中國聯通歷經10余年的數字化轉型實踐,沉淀了數字化轉型能力,并持續拓展對外賦能,為其在互聯網下半場入局奠定了基礎。
目前,中國聯通服務包括國家電網、中國華電、中國電建、貴州茅臺、格力電器等300多家大型企業客戶,在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中以企業數字化轉型咨詢規劃服務為切入點,圍繞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數字化基礎設施、生產數字化、經營數字化、管理數字化4個重點領域實現全面數字化,幫助企業降本增效提質。
同時,在下半場的生產型互聯網中,中國聯通全面承接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加強數字技術融合創新,發力數字經濟,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中國聯通把“5G+工業互聯網”作為助力新型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抓手,推出工業終端、網、云、平臺、安全等產品體系,在電子、裝備、服裝、汽車、礦山、港口等行業實現規模應用,覆蓋41個工業分類,落地項目超1.2萬個,服務5G工廠超4000個,打造一批典型標桿,形成規模示范效應。
提升數字政府治理效能
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不斷發展,不僅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也對國家治理產生重大影響。中國聯通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在數智融合創新基礎上,以數促用、以數促實,構建起以頂層設計咨詢牽引、運營服務支撐的“網云數用安”一體化產品能力體系,充分運用數字化手段助力政府在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等多領域履職效能的提升。
打造安全數智云,夯實數字政府建設基座。基于央企最大規模原生云實踐,中國聯通堅持全棧自研打造安全數智云,形成“安全可靠、云網一體、數智相融、專屬定制、多云協同”五大優勢,提供“聯接+感知+計算+智能+安全”的算網一體化服務,打造數字政府建設“第一算力引擎”。目前中國聯通已為18個國家部委、19個省級、123個地市提供政務云服務。
激活數據要素價值,助力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體系。在國家數據局的統籌指導下,中國聯通定位為數據基礎設施型企業和數據要素型企業,基于多年大規模數據治理和服務實踐,率先在行業內實現31個省(區、市)數據一點集中,打造了包含流批一體、圖計算、隱私計算等超2萬節點的大規模數據計算引擎,具備萬億級數據實時處理能力,形成了一套“數據工程”實戰方法論,構建了安全可信、多源治理、成熟領先、敏捷交付的“資治”政務大數據平臺,并在14個省(區、市)政務大數據體系中應用實踐。在大數據助力經濟調節方面,已服務30個國家部委,為17省(區、市)建設經濟運行平臺,為百余個地市政府提供數字政府建設與咨詢服務,為各級政府全量掌握經濟運行現狀、研判經濟發展態勢提供科學決策支撐。
發揮數智融合創新能力,助力政府科學決策。中國聯通還搭建了集數據、算法、經濟業務模型、可視化展示于一體的經濟大數據智能分析平臺,形成宏觀經濟、中觀產業鏈供應鏈、微觀企業三位一體的完整產品體系,打造集成態勢感知、形勢預判、趨勢調度與惠企服務“觀、防、管、服”的經濟運行協同治理能力。
數智護航,創新縣域智慧城市運營服務新模式。中國聯通全國首創省級云化縣域智慧城市公共服務平臺,圍繞物聯感知、數據治理、城市治理、惠民服務、公共安全、應急指揮六大類場景化應用,已服務全國區縣超50個,打造了縣域智慧城市運營服務的新模式。
增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能力
基礎電信企業是網絡安全工作的前沿陣地,在維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方面承擔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中國聯通作為數字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者、運營者和安全守護者,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沒有網絡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充分發揮網絡安全現代產業鏈鏈長的主體支撐和融通帶動作用,構建從安全運行到安全服務、生態繁榮的安全體系,全方位提升網絡安全核心能力,持續增強國家網絡空間安全能力。
胸懷“國之大者”,保障重大活動網絡安全,鍛造網絡安全支撐能力。中國聯通依托網絡安全的基礎和優勢,歷年來以“零差錯、零失誤、零投訴”的優異成績圓滿完成了北京奧運會、冬奧會,全國兩會、“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博鰲亞洲論壇、達沃斯論壇等多項國家重大活動網絡安全保障任務。
深化強基固本,打造網絡安全防御體系,提升基礎網絡安全水平。中國聯通不斷筑牢網絡安全底座,深入推進主動防御體系建設。發揮主體支撐作用,打造堅不可摧的堅強網絡,提升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防護水平。建設威脅監測、預警、處置、資產測繪、攻擊溯源、威脅情報、國家網絡安全聯防聯控“七大平臺”,形成完備的網絡安全主動防護體系。
服務國之所需,攻關核心安全技術,塑造網絡安全科創能力。聚焦網絡安全現代產業鏈卡點難點,深入推進核心技術攻關,強化產業創新引領,構建安全產品能力體系。積極探索產業融合發展模式,構建產業鏈共同體,共建產業融合發展新局面。
面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中國聯通利用龐大的云網數據資源和生態優勢,開拓安全運營創新模式,構建“云網數服”一體化網絡安全縱深防御體系,取“非攻”和“善守”的思想,自主打造“墨攻”安全運營服務平臺,已經聯合34家安全生態合作伙伴對接200多款產品,為客戶安全運營建設創造價值。當前“墨攻”平臺已成功服務國家重大安全保障活動,在數字政府、央國企、教育、醫療等領域提供了靈活可靠的一體化安全服務方案。
提前布局互聯網未來
互聯網作為繼陸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維空間,成為大國競爭的核心焦點之一。當前,互聯網正從“消費型”向“生產型”轉變,互聯網下半場正成為我國新的歷史機遇。
中國聯通積極開展下一代互聯網領域創新攻關工作,聯合產學研多方力量,重點布局新型廣域網絡、新型數據中心網絡、邊緣融合網絡、高性能網絡芯片和未來互聯網等五大技術方向。面向未來,中國聯通將依托下一代互聯網寬帶業務應用國家工程中心這一國家級科研平臺,力爭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產業的引領者,深度參與構建中國主導、自主可控的下一代核心技術體系,在部分前沿技術領域實現國際引領。聚合國內各類創新資源,打造一批專精特新科技型子企業,并培育有市場競爭力的科技領軍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推動,培養一批面向下一代互聯網的領軍人才、領域專家和高水平研發團隊,做好青年科技人才的培養使用工作。
(來源:中國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