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綿陽已經全面進入主汛期,根據氣象預報,今年全市降雨量較往年同期偏多,防汛形勢嚴峻。為了讓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達到基層,應急廣播體系在這次汛期中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打通了信息宣傳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今天下午可能會有大到暴雨,居民們一定要檢查好自己的房前屋后,雨情來臨時也不要外出……”在三臺縣劉營鎮劉營社區的廣播室,社區黨支部書記賀代全正在利用應急廣播,對場鎮上的居民發布近期的天氣情況。
村民們無論是在家,還是在田間地頭,都能清楚地聽到應急大喇叭的內容。
“現在進入了汛期,我們充分利用應急廣播的宣傳作用,在接到上級的提醒,或者天氣預報之后,我們通過廣播告訴老百姓有可能發生大雨,要做好雨前的安全排查。在暴雨之后提醒老百姓,對房前屋后進行再次檢查。應急廣播關鍵時候起到了提醒的作用,同時應急廣播在平時也發揮了它應有的功能,還能給老百姓做好政策上的宣傳。”賀代全說。
據了解,綿陽自2020年起,就在市文廣旅局、各區縣文廣旅局和中國廣電綿陽市公司的配合下,開始了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目前,全市共建設區縣級應急廣播平臺11個、鎮級平臺163個,村(社區)級平臺1812個,廣播點位23515個,廣播發布終端(含喇叭/音柱/多媒體終端等)29658個,實現央、省、市、縣、鎮、村六級聯通。
目前,為強化汛期安全管理,綿陽市應急廣播平臺7天24小時都有人員值守,一遇突發事件,確保能立刻啟動并播發。日常收到的氣象信息,也可及時在應急廣播平臺上進行播發,有效提升了周邊群眾應急處置能力。
“綿陽應急廣播體系覆蓋面廣、信息更新發布機制完善,平戰結合利用好,特別是近兩年的防洪度汛、森林防火工作中,在預警、疏散和宣傳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中國廣電綿陽市公司總經理助理周波宇說。
此外,國家在《“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和《“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中都將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納入了規劃。
“綿陽市將以應急廣播系統建設為契機,發揮智慧廣電優勢,力爭實現應急廣播信息發布人口覆蓋率100%。”周波宇說。
同時,綿陽市還將積極拓展應急廣播服務范圍和服務功能,積極布局智慧綜合應用的大應急體系,推動數字鄉村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升基層應急管理水平,提高應對各種突發事件、自然災害、疫情防控的應急處置能力和綜合治理能力。
(涪江觀察記者 張瀚巍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