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意愿總體向好——
一季度外匯市場運行總體平穩
國家外匯管理局6月28日公布2024年一季度國際收支平衡表和3月末國際投資頭寸表。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392億美元,金融賬戶資產凈增加1389億美元。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盡管外部環境復雜多變,我國外匯市場運行仍表現出較強韌性。未來,我國外匯市場有基礎有條件保持穩健運行,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經常賬戶順差在合理均衡區間
今年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狀況如何?3月末我國國際投資頭寸狀況有哪些特點?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介紹,一季度,我國國際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經常賬戶順差繼續處于合理均衡區間。一季度,我國經常賬戶順差392億美元,與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為0。9%,處于合理均衡區間。其中,國際收支口徑的貨物貿易順差1213億美元,出口7511億美元,進口6298億美元,均處于歷史同期較高水平。服務貿易平穩恢復,跨境旅行支出增加。一季度,服務貿易逆差612億美元,其中旅行逆差538億美元,基本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
跨境雙向投融資有序開展。一季度,我國對外各類投資平穩發展,金融賬戶資產凈增加1389億美元。各類來華投資保持一定規模凈流入,金融賬戶負債凈增加645億美元,其中,來華證券投資凈流入322億美元,為近3年來季度較高水平,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趨勢持續向好。
從國際投資頭寸表看,3月末,我國對外資產規模96643億美元,對外負債規模67025億美元,對外凈資產(資產減負債)規模29618億美元。王春英表示,3月末,我國國際投資頭寸狀況保持穩健,對外金融資產和負債規模均有所增加,儲備資產規模繼續位列全球第一。
外債結構繼續保持穩定
與國際收支平衡表同日公布的,還有3月末中國全口徑外債數據。截至2024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為25126億美元。
具體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余額為11021億美元,占44%;短期外債余額為14105億美元,占56%。短期外債余額中,與貿易有關的信貸占33%。從機構部門看,廣義政府外債余額為4277億美元,占17%;中央銀行外債余額為1171億美元,占5%;銀行外債余額為10919億美元,占43%;其他部門(含關聯公司間貸款)外債余額為8759億美元,占35%。
“一季度,我國外債規模較2023年四季度末回升,結構繼續保持穩定。”王春英介紹,截至2024年3月末,我國全口徑(含本外幣)外債余額較2023年末增長651億美元,增幅2。7%。從幣種結構看,本幣外債占比48%,較2023年末上升1個百分點;從期限結構看,中長期外債占比與2023年末持平。
王春英表示,受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緊縮漸近終點、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等多重因素綜合影響,我國外債規模自2023年四季度以來連續兩個季度回升。其中,2024年一季度,銀行外債余額增長826億美元,對外債余額增長貢獻率為127%。“預計我國外債規模將繼續保持穩定。”王春英說。
經濟基本面更加堅實
如何看待中國外匯市場形勢?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局局長朱鶴新表示,我國外匯市場運行面臨的外部挑戰增多,但再次經受住考驗,表現出相對較強的韌性。人民幣對主要貨幣匯率有升有貶,對一籃子貨幣穩中有升,匯率預期更加平穩;國際收支延續基本平衡,經常賬戶保持合理規模順差,繼續發揮穩定外匯市場的基本盤作用,境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意愿總體向好;外匯儲備規模穩定在3。2萬億美元以上。
朱鶴新表示,未來,我國外匯市場有基礎有條件保持穩健運行,人民幣匯率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主要的支撐因素概括起來是“三個更加”:
一是經濟基本面更加堅實。我國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未來隨著宏觀政策加快落地顯效,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趨勢將進一步增強。二是市場韌性更加明顯。我國企業創新發展實力不斷增強,我國外匯市場參與主體更加成熟,人民幣跨境使用占比穩步提高,外匯市場交易保持理性有序。三是應對經驗更加豐富。近年來,我國外匯市場成功應對多輪次高強度的外部沖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未來我們將繼續高度關注外部環境變化,進一步充實用好政策工具箱,防范人民幣匯率超調和異常跨境資金流動風險。”朱鶴新說。(記者 邱海峰)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