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田不下地,施肥不費力。溫室內的傳感器,能“感知”空氣溫度、濕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等變化;水肥一體化設施管道曲折連綿,可根據作物生長階段精準作業……
瓜果糧蔬“吃得香”,田間地頭“長得旺”,農民臉色“笑開顏”。隨著現代農業發展,機械化進程更快,科技化感官更強,智慧化賦能更新,產業化發展更高。從“臉朝黃土背朝天”的辛勤耕作,到播種機、收割機、無人機飛過田間地頭,農業發展插上了數字翅膀,種植過程舒適度更高。提高了畝產,增加了收入,農民群眾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信心更足。
農業基礎設施現代化,為農業發展夯實基礎。農業的發展,基礎必須穩固。以政策為指引,實施農田保護和進出平衡,在價格補貼、農具補貼、農業保險等方面穩民心,農民的信心更足。各級財政部門應進一步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實施高標準農田、高標準農業產業園、水利灌溉設施及產業道路建設,讓農業機械化操作和智慧化管理基礎更好。探索稻魚共生、稻蝦共育的模式,實施輪種、間種的方法,讓農業的發展根基穩固。
農業田間管理科學化,為農業發展提高質效。農業生產對于氣候、氣溫、濕度、土壤等依賴性較強,僅僅靠著經驗也是不夠的,必須依靠科學化、專業化管理,才能有效地避免病蟲害,提高農業的舒適度,同時提高畝產。因此,建好農業數據監測站,完善農業智慧化管理系統,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工程裝備技術與現代經營管理方式,實現全自動給養、噴藥、澆水等等,將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加速。
農業經濟發展數字化,為農業發展彎道超車。發展才是硬道理。對于農村發展而言,產業振興是必經之路。村集體經濟、農業專業合作社和龍頭產業發展,都是村級經濟發展的強有力支撐。諸如農副產品加工園的建設,冷鏈物流的發展,電商入村和短視頻宣傳、直播帶貨等等,都大有可為。事實也已經充分證明,在數字經濟加持下,農業發展勢頭更猛。部分地方探索文旅融合方式,舉辦各式各樣的田間運動,打響了地方的知名度,為發展走出新的賽道。
提升鄉村治理水平,提高鄉村建設水平,推動鄉村產業發展,是擺在黨委政府面前的任務和目標。可以肯定,加快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工程,讓鄉村振興搭上數字化快車,必將為治理精細化和產業數字化插上翅膀,攜手同心繪出和美鄉村的幸福新藍圖。(江竹軒)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