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訊(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曉鈴)近日,四川省文物系統首例省級地方標準——《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勘察規范》和《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取樣規范》正式發布。
四川現存石窟寺2134處,數量居全國第一,超過全國總量的三分之一。然而,在這些石窟寺文物中,砂巖質文物數量眾多,加上自然、人為因素的不斷影響,導致文物風化病害發育明顯,甚至有的石窟寺巖體出現粉化、酥堿、滲水等風化病害,影響石窟寺的穩定保存。
近年來,隨著對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的成因機理和勘察治理研究等逐漸深入,相關研究成果層出不窮。但現階段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的勘察主要參考土遺址、石質文物等不可移動文物的勘察方法,不同表現形式的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未形成統一分類與定名,也未形成規范性的勘察流程以及針對性指導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勘察與取樣的方法。為避免文物保護研究過程中對文物的干擾與破壞,規范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勘察與取樣工作的流程與內容,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編制《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勘察規范》和《砂巖質文物風化病害取樣規范》,為全面了解砂巖質文物風化特征提供了基礎和專業指導。(原載2024年5月21日《四川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