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上映的一部《機械戰警》,讓人們對“未來戰士”充滿了無盡想象。如今,這些影像中的畫面實實在在地在綿陽街頭上演。
近期,無人巡邏車、巡邏機器狗、機器人勸導員等多種智能警用裝備亮相街頭,它們有聰明的“大腦”、靈活的“手腳”,擔當了城市智慧警務的“新質戰斗力”。快來看看,這些警用“黑科技”是如何大展拳腳的!
無人機空巡
打造“空地一體”立體化治安防控格局
“前方黑色轎車請注意,你越線變道的違章行為已被記錄,請駕駛員遵守交通規則,文明出行!”5月11日下午,在九洲大道上,無人機正在按照設定路線進行空巡,當它低空駛過,陸地上所有信息,都被機身配置的攝像頭“捕捉”并實時傳回至后臺。
隨著科技力量在現代警務中逐步發揮作用,警務防控工作也擁有了鋼筋鐵骨的“左膀右臂”。無人機空巡是如何在公安機關日常執行任務時“打配合”的呢?
記者采訪了解到,“空中警察”與地面警力的協同配合,實現了“空地一體”的立體化治安防控格局,無人機空巡將設定巡邏的區域進行全方位、廣覆蓋巡查,將巡查防控的觸角延伸至城市的“神經末梢”,極大地助力了公安機關織密安全巡查網絡,讓執法巡查質量進一步升級,確保社會治安平穩有序。
個頭不大、本事不小
“最強輔助”無人巡邏車上線
天上有“眼”,地上有“兵”。無人駕駛、自動避障,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巡邏,續航約100公里……5月3日,綿陽首臺公安交警無人巡邏車正式上線試運行。別看它個頭不大,實力卻很強勁,能協助公安交管動靜態工作開展,抓拍路面交通違章、監控實時路況信息、一鍵報警、喊話宣傳等,統統不在話下。
作為對傳統巡邏方式的有效補充,無人巡邏車在上線之時,就肩負起了解決警力不足、夜間警力覆蓋難的問題。別看它“虎頭虎腦”,在執行任務時,可是利落果斷的“勇將”一名。要是有違章車輛出現在它的巡邏視野中,它能第一時間發出處罰告知信息!
有型但話密
機器人勸導員亮相街頭“抖包袱”
“是紅燈,不是紅包,不要搶!”“綠燈、綠燈,火腿兒甩起來!”5月10日,在九洲大道與園藝街十字路口,操著一口地道四川話的機器人勸導員正式上線,這位勸導員打著標準手勢,用令人捧腹的語言不停地“抖包袱”,成為了街頭“最亮眼的仔”。
雖然“嘴碎”,但它們盡職盡責,在各自的崗位上,根據路口交通信號燈,引導市民有序過街。
記者了解到,在警力有限的情況下,人工智能勸導員的運用,成為了路面交通工作開展的有效補充,可以將警力釋放至更為復雜、緊迫的交通警情中,助力營造和諧有序的交通環境。
機器狗巡邏、24小時智能網點服務……近年來,綿陽公安機關積極探索科技賦能警務實戰,堅持改革強警、科技興警,以深化大數據多維融合工作為抓手,堅持前端感知設備建設全覆蓋、實戰應用全覆蓋,大力推進現代警務結構性改革,警務工作效能不斷提升。
(唐超 涪江觀察記者 劉晏男 文/圖 蔣浩/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