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一年中農事最繁忙的搶收搶栽季,作為夏糧產量“主力軍”的小麥更是進入了成熟期。各地通過“稻麥輪作”、制定農機跨區作業方案、引進小麥新品種等舉措,助力夏糧增產豐收。
在瀘州市瀘縣喻寺鎮譚壩村小麥種植試驗田,伴隨著機器的轟鳴聲,一簇簇麥穗被卷入收割機里,收割、脫粒、除雜一氣呵成,飽滿的麥粒被裝入車里。
瀘州市瀘縣粟喻糧油專合社負責人 劉世超:我們專合社今年種植了200畝小麥,預計每畝的產量是在450斤以上,總產量達到9萬斤以上。
今年,劉世超的試驗田開始了“稻麥輪作”種植模式,春種小麥,夏種水稻,優質的小麥種子有生育周期短、產量高、抗倒伏等優點,還能很好地填補冬閑田“檔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畝產收益。
瀘州市瀘縣粟喻糧油專合社負責人 劉世超:小麥收割過后,我們馬上就用這個拖拉機進行耕地整田,馬上就進行灌水,然后就進行水稻制種的栽插,就減少了這個茬口的時間。
收割脫粒后的麥稈直接粉碎拋撒還田,還有助于土壤肥力的維持,讓“大田”變“良田”,更適宜機械化生產和旱澇保收。
麥浪翻滾,又到一年麥收忙。在綿陽市鹽亭縣,大型收割機正在麥田中來回穿梭,將成熟的小麥收割裝車。為確保全縣24萬畝小麥顆粒歸倉,今年,鹽亭涉農部門提前制訂完善農機跨區作業方案,小麥收割實現提質增效。
綿陽市鹽亭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機械化股股長 李珍:我們組織協調縣內縣外1000多臺收割機,對機手進行技術培訓,對機具進行(實時)檢修和保養。
走近廣元市旺蒼縣東河鎮四新村,金黃色的小麥長勢喜人,趁著晴好天氣,村民們抓緊進行麥穗收割。
廣元市旺蒼縣東河鎮四新村黨支部書記 王華平:今年的產量經我們核算過后,我們的產量每畝達到350-450公斤,同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
旺蒼縣是川北地區農業大縣,近年來,當地通過現代糧油園區建設,高標準農田整治等項目的實施,單產和總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廣元市旺蒼縣農業農村局種子站站長 黃秋香: (新)引進綿麥902、川麥93、川麥104等優良品種,并且通過無人機統防統治病蟲害、科學肥水管理等措施,預計今年的總產能夠達到3。73萬噸,單產每畝提高15-20公斤。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