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觀新聞記者 邵明亮
5月,四川正式進入汛期。經過前兩年降雨偏少的汛期后,今年汛期的雨水情如何發展?當前各地迎汛備汛工作開展得如何?近日,川觀新聞記者進行了采訪。
形勢
區域性階段性洪澇災害明顯
“山洪災害藍色預警來了!”4月28日下午5時許,沉寂近半年的“風險預警發布”微信群突然有了動靜。
這個微信群是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對外提供山洪災害預警信息的工作群組。當天,水利廳聯合四川氣象局發布今年首個山洪災害藍色預警。
四川已經連續三年在入汛前發布當年首個山洪災害藍色預警——2022年,四川于4月29日發布山洪災害藍色預警;2023年首次發布山洪災害藍色預警則是在4月21日。
“連續三年在汛前發布山洪預警還是比較少見。”水利廳水旱災害防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厄爾尼諾事件衰減年,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防汛減災的不確定性增強。
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也表示,4月初我國南方地區發生的極端暴雨和珠江流域發生的編號洪水,以及4月中旬四川盆地大部發生的首輪區域性強降雨天氣過程,都在警示今年汛期可能會出現較重汛情。
在不久前召開的省防汛抗旱指揮部全體會議上,四川氣象局給出的氣象形勢預報,也印證了上述擔憂。四川氣象局預計,今年汛期四川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澇重于旱,區域性和階段性洪澇災害明顯,全省平均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多。
進入降雨集中期,特別是嘉陵江、渠江、長江上游四川北段降水預計較常年同期偏多二至五成,將給四川江河防汛帶來不小壓力與風險。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汛期岷江、嘉陵江可能發生中高洪水,青衣江、沱江、涪江、渠江可能發生超警戒洪水,四川將重點加強對階段性汛情和洪澇災害風險的關注與防御。
迎汛
軟硬兼施下好“先手棋”
瀘州市龍馬潭區胡市鎮位于長江支流沱江和瀨溪河的交匯處,近年來,一遇汛期漲水,沿河周邊居民、商戶等就有被洪水侵擾的風險。上個月胡市鎮沿沱江而建的堤防工程完工,開始發揮防洪效益。
“我們加快施工進度,趕在了入汛前完工。”瀘州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汛前,全市組織排查整治防汛安全隱患,搶在汛期來臨前完成問題整改200余個。
迎汛備汛,關鍵在一個“迅”字。“迅”,首先體現在部署早,今年3月,四川印發備汛通知,推動各地“拉網式”排查整治隱患4500多個;“迅”字還體現在問題早發現上,4月中旬,四川派出21個省級督導組,在汛前檢查發現問題168個,并督促立行立改,積極下好迎汛備汛“先手棋”。
防汛抗旱物資的儲備也是迎汛備汛工作的重要內容。眉山市在4月全面開展防汛裝備器材清點和維護保養工作,著重對救生衣、安全繩、排澇泵等抗洪搶險救援專業器材裝備進行檢查,備齊備足雨衣、救生圈、鐵鍬、照明燈具等裝備物資。
“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省防汛抗旱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已組建12個抗洪搶險組,儲備防汛抗旱物資5300萬元,全省迎汛備汛的“硬實力”得以進一步提升。
此外,涉洪工地營地和野游網紅打卡地等“非傳統風險領域”也是四川今年嚴密防范的重點。目前,全省范圍內正在開展涉河工棚營地大排查大整治,旨在解決涉河工棚營地“看不見、管不了、搬不走、拆不動”等老大難問題。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