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志產品是農產品闖市場的“金字招牌”。
綿陽有“綿陽水稻種子”“涪城麥冬”“天寶蜜柚”“梓江鱖魚”“江油附子”“平武天麻”等28個地標產品,但大多數地標產品仍未形成破圈之勢。
對此,市政協八屆三次會議期間,平武縣政協提交了集體提案——《關于將地標品牌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的建議》,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相關職能部門積極辦理。
提案聚焦
補齊短板 高位推動 形成品牌合力
經過前期深入調研發現,現階段綿陽地標品牌存在龍頭企業引領不夠、在外名聲不響、管理不規范、產業鏈較短、產業化發展較為艱難等短板。
涪城麥冬
對此,該提案建議,乘鄉村振興的東風,積極培育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把分散的農戶和小企業組織起來,采用標準化生產,保持產品地域特色和特有品質;加大品牌打造力度,由主管部門協調企業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標準和統一管理,形成品牌合力。同時,要注重發揮網絡營銷優勢,讓地標產品走出去。
提案還建議,完善商標注冊,重視品牌培育,強化規范管理;培育拳頭產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延伸產業鏈,比如涪城麥冬制成飲料、藥劑產品,平武的果梅加工成青梅酒或青梅飲料,實現“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種養殖戶”的產業模式,使其產業鏈得到盡可能延伸,力爭實現全產業鏈發展。
提案還針對強化政策引領提出了意見建議,建議堅持“政府引導、部門配合、業主發展、市場運作”,達到“有需要、買得到,有貨源、賣得完”的和諧產品供銷效果。
梓潼天寶蜜柚豐收現場
提案追蹤
做強品牌 抱團出擊 叫響“綿陽產品”
記者從該提案主辦單位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獲悉,接到提案后,提案主辦單位、協辦單位高度重視,對提案內容作專題研究,并按照綿陽實際落實了一系列具體措施,及時辦理回復。
“近年來,綿陽大力實施地理標志發展戰略,始終將地理標志培育作為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機制保障方面,把加強地理標志品牌建設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突破口,將地標產品保護示范區建設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建立健全地理標志保護運用制度保障與基層工作體系。
梓江鱖魚
打造地標品牌,市場環境尤為關鍵。綿陽采取日常監督與專項治理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春雷行動”“鐵拳行動”“中歐互認互保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用霹靂手段懲戒破壞市場秩序者,有力打擊了侵權行為。
在健全地標管理體系方面, 綿陽積極引導、鼓勵地理標志生產主體申請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同時,按照“用好一件地理標志,做強一個品牌,發展一個產業,造福一方百姓”的原則,提出打造“一地一品”特色地標產業工作思路,全面實現了“一地一品牌、一地一地標”的階段目標。
“綿品出川”寧波行活動現場
地標品牌,做優了就是公信力,做細了就是吸引力,做強了就是競爭力。以城市形象推廣、產業項目推介、特色產品推銷的“綿品出川”系列活動為例,綿陽通過推動地理標志產品走向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沿海發達地區,讓更多消費者愛上綿陽地理標志產品。
接下來,綿陽將繼續健全機制,積極開展地理標志保護專項行動,加大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力度,充分發揮地標示范區的引領帶動作用,不斷擴大綿陽地標品牌影響。
(涪江觀察記者 唐顯枚/文 視覺綿陽資料圖)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