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上海松江區立足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建設實際,探索把黨組織建在最前沿、最活躍的產業集群上,先后組建了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18個產業集群黨組織,覆蓋全部實地實體經營的戰略性新興產業。
產業興旺,政策、人才、科技、管理都是必備要件。堅持黨建與產業同布局、同落地、同推進,讓黨建賦能產業發展、助推科技創新、引領人才集聚,從而實現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領航,體現“高質量”導向。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集群上,能夠更好地發揮黨組織的統籌協調、服務保障功能,實現黨建、產業雙向奔赴與互促共贏。產業集群黨組織不僅能把黨的產業政策、人才政策、金融政策及時、全面、精準地傳達到產業,也能把產業發展遇到的困難和矛盾有效收集上來,統籌加以解決。
驅動,跑出“加速度”效果。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前布局未來產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都離不開政策引領、技術保障、人才支撐。有效統籌資源投入產業發展,助力產業跑出發展“加速度”。推動黨員技術骨干帶頭攻關“卡脖子”領域核心技術,充分彰顯黨組織的推動改革功能和引領創新功能,為黨建引領產業發展、政策護航產業興旺奠定堅實基礎。
賦能,促進“融合化”發展。探索賦予產業集群黨組織產業政策建議權、人才評選推薦權、政府服務評價權、企業發展話語權,讓黨組織充分融入產業生產經營創新等環節,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全方位保障。搭建產學研一體化合作平臺,聚焦人工智能、現代裝備制造等新興產業集群,推動產業黨組織與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聯姻,形成“企業出題、高校答題”的常態化互動發展機制,為培育新質生產力、促進融合化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機制保障。
把黨組織建在產業集群上,為招才引智穿針引線、為科技創新牽線搭橋、為營商環境保駕護航。黨建為“筆”,不斷釋放人才聚集的增量效應,增加科技創新的關鍵變量,激活綠色發展的資源存量,讓產業集群黨組織不斷匯聚創新發展的澎湃動能,全面呈現才聚業興的嶄新圖景。(李尼)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