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財經
綿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助力打造新時代的“天府糧倉”
发稿时间:2024-04-24 09:50   来源: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
  摘要:在新時期新階段,何以更好地為糧食產能提供“水”支撐,讓“糧田”變“良田”?四川綿陽市帶著這一課題,準確把握“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的科學判斷,統籌謀劃“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戰略,擬通過三年建設合力攻堅,實現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與惠及群眾超百萬,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

  水利興則倉廩實,倉廩實則百業興。

  農田水利,一頭連著國家糧倉,一頭連著百姓生計,既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重要基礎,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力支撐。

  在新時期新階段,何以更好地為糧食產能提供“水”支撐,讓“糧田”變“良田”?四川綿陽市帶著這一課題,準確把握“重點在縣域、難點在鄉村”的科學判斷,統籌謀劃“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戰略,擬通過三年建設合力攻堅,實現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與惠及群眾超百萬,為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提供堅實的水利支撐。

  “三個超百萬”筑牢“糧倉”根基

  糧食生產根本在耕地,命脈在水利,主戰場在灌區。綿陽是農業大市,地處盆地西北部老旱區,全市有171萬多畝永久基本農田尚未建成高標準農田,部分水利設施經過多年運行使用也逐漸老化失修,暴露出蓄水、提水能力減弱等問題,糧食生產“靠天吃飯”,“三農”發展受到制約。打通水利“最后一公里”,疏通水網“毛細血管”,便成為綿陽這個農業大市亟需解決的重大課題。

  

 

  四川綿陽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水渠建設現場

  如何破題?怎樣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綿陽片區?去年年末,綿陽市高規格、高質量制定出《綿陽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以蓄水、輸水、提水、管護能力提升“四大工程”建設為重點,提出到2026年,全市農田水利設施蓄水能力恢復和新增0.59億立方米、達到17.14億立方米,恢復提水能力0.48億立方米、達到3.46億立方米,恢復和新增有效灌溉面積109萬畝、達到395萬畝,新增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0萬畝,灌溉覆蓋率提高21個百分點、達到74.15%。

  今年1月5日,綿陽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正式啟動,吹響了農田水利設施建設“沖鋒號”。據了解,該市對接全省“一主四片”水生產力布局,將通過蓄水、輸水、提水、管護能力提升“四大工程”建設,未來綿陽將新增和恢復灌溉面積超100萬畝、規劃總投資超100億元、惠及群眾超100萬人。

  “我們將加速建成骨干水網有力支撐、大中小微協調配套的現代水網體系。”綿陽市水利局局長馬建光介紹。該市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將通過全力“實施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建成一批現代化灌區,基本實現農田水利渠系暢通、供水保障可靠、運行管護規范高效的現代農田灌溉水網體系,筑牢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糧倉”綿陽片區的根基。

  讓 “望天地”變“豐產田”

  按下水利設施建設“快進鍵”,打好治水興水好“耕”基。

  近日,在綿陽市的江油、安州、鹽亭、梓潼、北川等縣(市、區),處處可見黨員干部和廣大群眾修整塘庫、建設渠系、土地平整的繁忙火熱場景,施工機器轟鳴聲與建設者的歡笑聲演奏出歡快的“交響曲”。

  綿陽水利部門把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充分運用“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新時代治水策略,帶著使命與責任科學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謀劃出新一批惠當前、利長遠的農田水利工程項目,努力構建從水源到田間一體化的全域灌溉體系,實現互聯互通、多源互濟、余缺調劑的現代水網,全面提升水利基礎設施條件和農田灌溉保障水平。以鄉鎮為單元,打通村與村界限,成片推進,以灌區貫通、水源建設、水系連通、“毛細”暢通提升為總抓手,提高灌溉覆蓋率和保障率,努力打造“渠美、水美、田美、路美、村美”的良好生態環境,夯實了農業產業發展根基,驅動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駛入快車道。

  

 

  四川綿陽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蓄水池建設現場

  上下同欲者勝。如何調動群眾、社會參與的積極性?就此,綿陽市出臺《綿陽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以獎代補實施意見》,通過以獎代補和以工代賑等方式,建立“政府+社會+群眾”的機制,鼓勵村民通過以工代賑、投工投勞等方式參與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形成“要我建”變為“我要建”的良好氛圍,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同時,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探索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水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積極培育水市場,推動水權交易平臺建設,建立水權交易制度體系,激勵社會資本投入。

  “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建成后,達到‘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灌、澇能排、漬能降’的標準,將解決土地耕種‘分散化’‘碎片化’問題,有效推進農業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進一步改善灌排條件,增加可耕種面積,助推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激活鄉村振興新動力,讓‘望天地’變為群眾心中的‘豐產田’”。綿陽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表示。

  努力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

  “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在有力有為地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中,綿陽把水利發展作為重點工作,將水利工程建設作為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的重點領域,主要領導深入項目建設現場辦公、調研指導,匯聚各方有利因素,破解困難瓶頸,激勵干部群眾踴躍投身于“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行列,形成心往一處用、勁往一處使疑心聚力謀發展的新格局,繪就出農田建設好“豐”景。

  “國家政策好,渠道修好供水后,我們家的‘望天地’成了‘豐產田’;我和家人在家門口水利工地打工掙錢,不僅照顧了孩子、老人和生產,還有收入,真是一舉四得……”鹽亭縣種糧大戶吳明滿臉微笑地說。吳明坦言,他通過流轉土地60多畝種植糧食作物,由于往年天旱缺水,收成甚少,一些“望天田”成了“倒貼地”;現在渠道修好有水了,他家今年還要擴大種植規模和節水滴灌規模。

  

 

  四川綿陽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鹽亭縣玉龍鎮建設現場

  截至3月底,綿陽市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累計完成投資13.12億元,完成投資占計劃投資27.71%;已累計開工124個,完工25個,在建99個:累計新增和恢復灌面17.85萬畝,累計完成田間渠道清淤疏浚337個村。如今,該市農業灌溉“基本盤”得到持續鞏固,正在向“集約精細”大步邁進。

  “綿陽水利系統將科學推進“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堅持‘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的理念,切實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進一步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不斷增強農業顯示度,使名優特農產品金字招牌底色更足,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躍升,促進三次產業融合、城鄉融合發展,為綿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永續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水利保障和支撐!”綿陽市水利局局長馬建光如是表示。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