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國內
央媒看四川丨交出長江支流綠色答卷——四川推進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調查
发稿时间:2024-04-11 10:11   来源: 經濟日報
  摘要:內江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境內95.7%的土地面積屬沱江流域,是四川省唯一將沱江作為飲用水水源的城市。沱江穿內江城區而過,沱江(內江段)流域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城區水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沱江水質。

  

 

  交出長江支流綠色答卷

  ——四川推進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治理調查

  經濟日報記者 劉 暢

  沱江是長江的重要支流,也一度成為四川乃至長江上游污染最嚴重的河流之一。加強沱江流域水生態綜合治理,是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高水平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的重要一環。如何做好長江支流治理,讓沱江再現水清岸綠的景象?如何提升沿江產業的“含綠量”,并將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

  內江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南部,境內95.7%的土地面積屬沱江流域,是四川省唯一將沱江作為飲用水水源的城市。沱江穿內江城區而過,沱江(內江段)流域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城區水環境質量直接影響著沱江水質。

  “守”在沱江邊,內江卻曾受困于“水”。曾經,內江城區水體黑臭嚴重程度在四川21個市(州)中排名第2位,是全國108個嚴重缺水城市之一,市域范圍內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無一達標……治理沱江的重要性、緊迫性不言而喻。

  為推動沱江水質全面改善,內江市實施沱江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如今,內江已經實現從受困于水到因水而興的轉變,沱江再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沱江之變,是四川強化上游意識、確保長江清水東流的生動縮影。

  經過治理,內江市11條黑臭水體變成了風景秀麗的濕地公園,與180公里的沿江綠道一同守護沱江岸線。2023年,內江入選第十一批國家節水型城市。在強力推進工業倍增計劃和流域管控倒逼產業轉型升級的雙重作用下,2023年內江市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9.4%,工業和技改投資分別增長51.1%、36.5%。

  綜合治理

  3月20日,記者來到內江市東興區新江街道紅光村十二組農戶陳霞的家,兩層小樓外原有的沼氣池已經廢棄,不遠處是2022年10月新建的一體式污水處理池。“以前,沼氣池處理糞污臭氣熏天,生活污水直排進田埂旁的小溝;現在一條約10米長的入戶支管把我家排放的生活廢水、糞污接入處理池進行處理,環境變得好多了。”陳霞說。

  順著陳霞家屋外的田埂前行,500米外便是沱江。村里1000多戶居民依據戶均人口數量修建了大小不一的污水處理池。東興區新江街道黨工委書記黃波告訴記者:“政府通過‘以獎代補’的形式,引導農戶投工投勞修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并給予每戶1500元的獎補資金。處理池采用物理過濾、生物降解、植物截留等工藝,滿足了農村污水處理和農地澆灌等需求。”

  家住沱江邊,共飲沱江水。作為內江城區的飲用水水源,沱江水質的優劣關系著千家萬戶,全力推進水環境治理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硬仗”。

  沱江源頭附近的山區有豐富的磷礦資源,受磷化工行業影響,這條清流剛出大山就已經被污染了。曾經內江的工業布局基本以沿江建廠為主,工業廢水對內江沱江段造成了嚴重污染。受地處淺丘徑流低值區和降雨時空分布不均等因素影響,內江資源性、水質性、季節性缺水嚴重。

  多重因素疊加,內江沱江段的治理難度不言而喻。為了打贏這場“硬仗”,內江首戰是“關”——關閉沱江內江段161個排污口,沿岸317家不合規企業被清理。再戰是“建”——總投資約85億元建設83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最后一戰是“護”——11條黑臭小河變身11座濕地公園,共護城市秀美風光。

  “小青龍河是沱江左岸一級支流,流經內江東興區境內的河段全長58公里,被識別為黑臭水體的河段全長17.1公里。”東興區住建局工作人員高龍介紹,2019年9月建成的內江市第二污水處理廠對沿岸生活污水進行收集處理,沿河還建成了28.8公里截污干管,“雙保險”杜絕污水下河。此外,輔以開展河道內源整治、強化面源污染治理等工作,小青龍河水質已由劣V類提升至Ⅲ類。

  內江市曾因制糖產業發達而有“甜城”的美稱。站在天宮堂攔湖大壩上,甜城湖美景盡收眼底。“以前甜城湖畔流傳一句順口溜,‘塑料瓶、甘蔗渣,看得游人眼睛花’。現在的湖面不僅沒有了塑料瓶和甘蔗渣,甚至連樹枝等漂浮物都很少見,甜城湖執法大隊的隊員們負責巡護,清潔隊的20多名隊員負責打撈垃圾,日復一日,從不間斷。”黃波不僅是東興區新江街道黨工委書記,也是一名鎮級河長,他所巡護的7.5公里河段正好經過甜城湖。

  從推進水環境治理到帶動水生態修復,再到涵養水源,近兩年,沱江流域內江段出境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水環境質量達到20年來最佳水平。

  內外兼修

  很難想象,內江守著偌大的一條沱江,居然會面臨“缺水”之困。

  內江屬于四川盆地降水、徑流低值區,來水量有限,境內無大型水利骨干工程,水資源調劑能力弱。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川南經濟區一體化和內自同城化發展的深入推進,用水需求剛性增長,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內江“解渴”,要在“內外兼修”上做文章。

  對內,內江針對非居民計劃用水管理覆蓋率在90%以上,對重點工業企業和非居民公共用水單位下達年度用水計劃,要求新建、改建、擴建項目,100%安裝節水型用水器具。此外,內江還在城區建設了4座再生水利用設施,對謝家河、益民溪等沱江支流河道進行生態補水。

  “謝家河再生水廠日處理污水能力是1萬噸,經過處理后,水質遠高于國家一級A標準,其中有70%的再生水用于謝家河生態補水,還有30%用于城區公用建筑沖廁、公園植被澆灌、道路灑水降塵等。”四川水匯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副經理宋忱馨說。

  2023年,內江城區共利用再生水1877萬立方米,形成了以綠地澆灑、道路沖洗、河道生態補水為主的再生水利用體系。其中,用于綠地澆灑、街道沖洗、消防和建筑施工等的再生水,已累計產生經濟價值約1500萬元。

  變廢為寶,針對再生水的利用,內江還有妙招。

  隆昌市響石鎮污水處理廠尾水人工濕地被魚塘、農田包圍著,經過“潛流濕地+表流濕地”主體工藝深度凈化后的尾水形如小溪,在濕地間流淌,并最終成為1公里外龍市河穩定的生態水源補給。“水經過濕地凈化后,日均為龍市河補水700立方米,濕地建設還能美化農村環境,一舉多得。”隆昌市水生態環境管理股股長羅興良說。

  隆昌是內江下轄的縣級市,屬于水資源極為貧乏區。通過實施《隆昌市主要河流生態補水工作總體方案》,當地近3年來已對市區4條主要河流實施生態補水8368萬立方米。為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隆昌還實施了隆昌河流域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試點項目,串起隆昌的河流水系脈絡,再引入沱江水為其補充水源,讓水系“活起來”。

  對外,內江正在通過省域調水的方式尋找“解渴”之道。

  眼下,位于內江市市中區凌家鎮的向家壩灌區內江供水管道工程項目現場處處是熱火朝天的施工場景。待半年后完工,該工程每天將為內江帶來20多萬立方米的金沙江水,城區100萬居民的生活用水將得到有力保障。屆時,金沙江將和沱江一起形成內江“江河并舉、雙源供水”的新局面。

  2023年6月,第十一批國家節水型城市名單公布,內江成為全國16個入選城市之一。內江還獲評全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全國典型地區再生水利用配置試點城市。

  產業增綠

  治水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除了治污、節水外,老工業基地內江還肩負著產業轉型、綠色發展的重任。

  2020年1月1日,長江十年禁漁計劃開始實施,針對甜城湖及沱江沿岸禁捕退捕的“號角”隨之吹響。曾長期在此處作業的90多艘漁船經過半年時間全面完成禁捕退捕。經過清理整治和長期生態修復,魚翔淺底、人護清流的生態圖景徐徐展開。

  沱江沿岸的禁捕退捕政策經歷了從專項整治向常態監管的平穩過渡,沿江產業則在科學規劃、合理引導中實現了轉型。

  內江停止了對高耗能、高污染行業企業的審批,一手抓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清潔生產工作,一手推動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集群式、高端化發展。

  廢水測量堰、放流槽、排放水槽……隆昌立旺食品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站各類處理設施一應俱全。旺旺集團隆昌總廠工務部主管鄧德春介紹,當前處理站日處理污水600萬噸,這些污水最終會排入沱江的支流隆昌河。隨著產線增加,今年上半年公司還將投資300萬元新增一座污水處理站,確保穩定、達標排放。

  除了確保企業實現清潔生產、達標排放外,根據產業發展布局之需,內江針對部分新建園區配套建設了污水處理廠。與內榮農高區再生水廠“相連”的就是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示范區共有涉水企業23家,以食品、制藥類為主,他們排放的污水通過14公里管道接入水廠進行處理。水廠日均污水處理能力為1.25萬噸,出水標準可達國家再生水B類。再生水除了為就近的河流提供生態補水外,還可以用于景觀、工業用水等。”隆昌市碧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技術主管姜城焰告訴記者,為了匹配示范區將來發展可能新增的污水處理需求,該項目還預留了二期建設用地。

  對于符合環保標準的傳統優勢產業,內江要求相關企業做好節能降耗工作,建立嚴格的水資源剛性約束機制,全面落實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和計劃用水管理制度。

  在此基礎上,內江加快產業轉型的步伐,加速推進工業倍增計劃,推動工業發展結構優化、動力轉換。

  “埃普諾年產30萬噸硅碳負極新材料項目總投資約為105億元,是國內已正式啟動的規模最大的硅碳負極新材料生產基地項目。”項目副總經理張玲介紹,硅碳負極新材料具有能量密度高、生產能耗低等特點,項目建成后將填補內江電池負極材料產業領域空白。

  四川匯宇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副總裁任永春告訴記者:“公司主要從事抗腫瘤和注射劑藥物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目前公司在研項目超過100個,正在打造的高端綠色藥物產業延鏈項目前景可期。”

  2023年,除了工業和技改投資增幅位居四川省前列外,內江實現工業稅收28億元,同比增長25.1%,其中工業增值稅增長46%,對全市經濟貢獻度明顯提升。

  人水和諧

  占地500余畝的謝家河濕地公園緊鄰甜城綠道,是當地人的休閑好去處。只見一汩汩“清泉”從公園的一座假山縫里冒出來,順著石階流入謝家河,最終匯入沱江。這股“清泉”的來源正是公園附近的謝家河再生水廠。

  謝家河濕地公園所在地是內江中心城區人口密度最高的區域之一。曾經的謝家河因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質渾濁不堪,是內江城區的11條黑臭水體之一。隨著謝家河再生水廠于2021年7月投入運行,水廠周邊生活污水的收集和處理工作隨之啟動。這是內江市首個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可日均處理城市生活污水近8000噸,經過處理后的清澈水源不僅可以作為謝家河的生態補水,還可為環繞在水廠四周的海綿公園提供綠地澆灌、公廁沖洗等日常用水。

  近年來,隨著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等沱江水生態治理工作的持續推進,內江全面完成了市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不僅如此,沱江沿岸還建起了39處綠廊綠道、濕地公園,內江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7.61平方米。

  沱江岸邊的花萼濕地公園也同樣游人如織。“公園核心區所在地原是一個廢棄的采石場,在保留原有自然山體和松林植被的同時,我們充分發掘獨具內江特色的文化元素,打造了仿古建筑花萼樓、以碑刻為主景觀的文化廣場等。”順著四川水匯生態環境治理有限公司花萼濕地公園項目總監張洪濤手指的方向,籃球場、極限運動場等便民運動場所映入眼簾。這座公園占地面積為23萬余平方米,其中綠化面積15萬平方米,已經成為當地的熱門景點。

  公園被綠道串聯,裝點了城市的美,造就了人水和諧的幸福場景。在黑臭水體治理、濱江水環境建設等涉水專項工作加快落實的同時,內江持續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建設達標區域面積達到33.12平方公里,并于2023年7月成功入選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四川省級示范市。一批批海綿公園、海綿小區、海綿廣場應運而生。

  “管道通了,路面平了,院子變得更整潔了。”市中區新華路西二巷小區住戶周淑珍對小區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2021年,內江市住建部門牽頭,對這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小區進行了“海綿體”改造。曾經破損的路面被改造一新,植草溝、蓄水模塊被巧妙地布局于小區的開敞綠地,排水體系得以重塑,小區實現了“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

  “一水環抱九十余里而邑居其中”,其中“一水”指的是沱江,“邑”則指內江。“母親河”的蝶變重生深刻地影響著這座城市的發展。從2016年至2022年,內江累計投入治水資金186億元,其中政府投入101億元,引入社會資本85億元。長遠來看,內江的目標是確保沱江水質常年穩定在Ⅱ類,沱江土著魚類等水生生物種群逐漸恢復。一體治理守護“母親河”,任重而道遠。

  調查手記

  發展與保護不是單選題

  重要支流的治理,是長江流域水環境改善的關鍵環節。全域統籌、干支流互動、系統治理,才能實現長江大保護“攥指成拳”,為經濟發展騰出環境容量,為產業轉型提供環境空間。

  沱江流域覆蓋了四川省城鎮最集中、人口最密集、經濟實力最強的地區,其水資源開發強度位居四川省各流域之首。面對污染困境,以內江為代表的多個沿江城市以壯士斷腕的決心堅決打贏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四川境內沱江國考斷面全流域達標貢獻了一己之力。

  以流域為單元,推進高水平治理。四川省此前印發的《沱江綠色發展經濟帶建設總體方案》以流域為單元,一體規劃了沱江沿線6市28個縣(市、區)的發展,找到了一條打破行政區劃藩籬,謀求環境共治、效益共享的新路徑。這一做法并非四川獨有,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在流域綜合治理方面均有豐富的經驗和行之有效的舉措。例如,湖北按照長江、漢江、清江3個一級流域和16個二級流域片區深入推進流域綜合治理。以流域為單元一體謀劃,是以生態資源特點和產業發展方向為立足點,遵循流域經濟發展規律,聯動上中下游協同發展的治理良策。

  以綠色為底色,勾勒出高質量發展的亮麗風景線。四川提出以沱江干流兩側岸線1公里范圍內區域為重點,打造擁江生態經濟綠色發展軸,強化重點港口樞紐功能,促進流域內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開發區和省級新區等高能級平臺聯動發展,發展先進制造業、壯大特色優勢服務業、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現代產業體系。探索綠色發展轉型新路徑,已經成為沱江乃至整個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點工作。

  實踐證明,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不是一道“單選題”,只有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才能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塑造新優勢。

  編輯:譚鵬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