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區縣新聞 > 游仙
【游仙】全力推動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发稿时间:2024-04-11 08:32   来源: 綿陽日報
  摘要:如果游仙春天的風有形狀,那一定是風吹麥浪的樣子。在游仙區仙鶴鎮史家灣帽兒山的“高山麥場”,近2000畝麥田隨風涌動,呈現出只此青綠的壯美畫卷……

  高山麥場

  蔬菜大棚

  如果游仙春天的風有形狀,那一定是風吹麥浪的樣子。在游仙區仙鶴鎮史家灣帽兒山的“高山麥場”,近2000畝麥田隨風涌動,呈現出只此青綠的壯美畫卷……

  連日來,“高山麥場”頻頻被記錄,出現在各網絡平臺,麥浪隨風飄揚的美景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去打卡、拍照。

  值得一提的是,以前的帽兒山雜草叢生、荊棘密布。1992年,當地村民唐以全探索“農場”式農業種植模式,承包了帽兒山210畝耕地和荒坡,大膽嘗試規?;N植。在其精心打理下,帽兒山一改往日“灰頭土臉”的面貌,逐漸變成“綠色寶地”,隨著種植規模不斷擴大,昔日平平無奇的荒山,依靠種植小麥逐漸成為遠近聞名的“高山麥場”。

  近年來,游仙區以“三品”工程(品種改良、品質提升、品牌打造)為引領,以“三高”行動(高標準農田、高品質產地、高顏值景區)為抓手,在農業提質增效的道路上越走越寬。

  □記者 周鈺 文/圖

  打造良田 兜穩兜牢“糧袋子”···

  高標準農田建設一頭連著糧食安全、一頭連著農民增收,是推進鄉村振興、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舉措。

  日前,走進游仙區信義鎮白馬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施工人員拿著鋤頭、鏟子等工具,一邊整理著新建的溝渠,一邊安裝U型排水渠。

  記者了解到,白馬村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12000多米灌溉渠,1100畝土地整理,以及300多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等。“我們村的項目是今年正月初八動工,預計今年6月份完工,完工后將解決我們村農田灌溉用水問題,土地整理完后,也方便機械化耕種。”白馬村相關負責人介紹。

  白馬村共有種植面積2300余畝,常年來,受田地零散、水利灌溉設施配套不全等問題影響,導致農田減產、機械化耕種不便。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將切實提升農田利用效率,提高農業灌溉保障水平。

  “農田整理后,更方便機械化操作,用水也方便,解決了旱澇問題,U型渠、T渠的建設對土地排濕起到很好的作用,給糧食增收創造了優異條件。希望該項目能早日完工,投入使用。”白馬村村民王汝勇說。

  良田有保障,糧食才滿倉。自游仙區大力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以來,曾經零散的“糧地”,逐漸變成“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產量高”的現代化高標準農田,并通過田、水、路綜合整治與科學配套,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基礎條件,高標準農田建成,不僅節省成本,又提高了糧食產量,實現耕地質和量的雙提升。

  截至目前,游仙在建高標準農田7.9萬畝,總投資2.765億元,涉及全區7個鎮94個行政村。“2023年,游仙區率先被省農業農村廳確定為高標準農田整縣推進試點縣之一。計劃用兩年時間將全區13.68萬畝未建成高標準農田的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改善農業生產基礎設施,降低生產成本,增加農民收入,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游仙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做優產業 帶來發展好“錢”景···

  近日,游仙區仙鶴鎮金龍村700余畝晚熟耙耙柑迎來豐收,一個個金黃的柑橘掛在枝頭,微風吹來,果香四溢,讓人垂涎欲滴。

  走進金龍村耙耙柑基地,一個個金黃色、果實飽滿的耙耙柑掛滿枝頭。果樹下,村民小心地將成熟的耙耙柑剪下,熟練地裝入筐中。另一邊村民則將耙耙柑進行分揀、裝筐,通過貨運三輪車運往道路旁進行集中轉運。

  “這個活兒干起來簡單,就在家門口打工,每天70塊錢還包一頓午飯。”金龍村村民何瓊芳告訴記者,除了務工費她每年還能拿到2000元的土地流轉費,“又能照顧家人又能打工,還是安逸!”

  成熟的耙耙柑,果大皮薄,肉質細嫩多汁,嘗起來甘甜可口,因為不同于大多數柑橘的成熟期在秋冬,而是在春季,所以又叫它“春見”,寓意遇見春日的美好。

  這一喜人收獲,得益于金龍村立足資源稟賦,充分發揮氣候溫和、土壤肥沃的優勢,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種植模式,大力發展耙耙柑種植產業,讓村民增產增收。

  “我們金龍村股份經濟聯合社流轉土地1500余畝,其中700余畝用于種植耙耙柑,每年耙耙柑總產值超70多萬元。整個合作社的總收入每年在120萬元左右。”仙鶴鎮金龍村股份經濟合作聯社理事長白成清說。

  “我們將加快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以‘綠色生態’為主方向,做強‘果滿山川’現代農業園區,加快形成‘產地生態、產品綠色、產業融合、產出高效’的現代農業發展新格局。”金龍村相關負責人目標堅定。

  科技賦能 種植模式再升級···

  近日,記者在游仙區蔬菜種業現代農業園區內看到,村民們正搶抓農時,積極開展紅薯種植工作。

  走進園區,農技人員正在田間地頭指導村民種植紅薯。“原本按照傳統種植模式,需要6月上、中旬才能種植的紅薯,由于選用新品種,并采用‘大棚+小拱棚+平膜’的三膜育苗方式進行早育苗,使得種植時間提前到4月初,紅薯由一年一收向一年兩收跨越。”市農科院薯類研究所所長丁凡介紹道。

  據了解,“一年兩季紅薯高產高效種植新模式”結合水肥一體化的生產管理,可實現經濟效益翻番,適宜在西南薯區等光熱條件較好的地方進行推廣,目前該生產技術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

  為了提高紅薯種植效益,自2020年開始,丁凡便帶領團隊開始進行紅薯一年兩季種植模式的探索,經過4年試驗,目前已篩選出綿薯25、普薯32、龍薯9號等品種進行推廣。每年1月上中旬,通過采用“大棚+小拱棚+平膜”進行育苗,實現2月出苗,3月中旬齊苗,3月下旬、4月上旬即可進行紅薯移栽,第一季于7月下旬進行采收,采收后可立即進行第二季種植,第二季紅薯于11月下旬、12月上旬采收。

  新技術帶來的是種植效益的顯著提升。“7月份收獲的紅薯,因為是錯峰早上市,批發價普遍在每斤1.8元以上,這一季的產量,基本上在4000斤左右,商品薯率80%以上,經濟效益6000元以上。此外,我們通過第二季種植,綜合下來,一畝地的平均效益基本在1萬元左右。”丁凡說。

  當前,“一年兩季紅薯高產高效種植新模式”已完全成熟,除了在游仙區蔬菜種業現代農業園區有100余畝示范種植外,部分家庭農場、種植大戶也進行了適度規模的種植。

  于游仙而言,將持續以“三品”工程為引領,以“三高”行動為抓手,加快構建“1+5+6”(1個種業核心、5大特色產業、6個現代農業園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現代農業強區,使得農業提質增效成色更足,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更可持續。

編輯:李志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