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出臺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十條獎勵政策(試行),對于引進的低空經濟企業按照該政策最高給予1000萬元的單項獎勵,重大項目采取“一事一議”方式予以審定支持。
記者了解到,北川出臺的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十條獎勵政策(試行),全方位覆蓋了低空經濟產業,對推動低空航空器研發制造類企業落戶、支持低空無人駕駛航空器研發服務平臺建設、支持低空航空器適航審定、完善航空器低空飛行保障、支持舉辦低空賽事活動、支持開展航空科教低空研學活動、鼓勵開通并運營低空航線、支持開展低空物流運輸和旅游觀光、推進低空經濟項目金融服務、加強低空經濟類人才梯隊建設,都出臺了相應的獎勵政策。
綿陽作為中國唯一科技城,肩負著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時代重任。目前,綿陽正深入實施“科技立市”“產業強市”戰略,搶抓國家低空空域改革試點機遇,大力發展無人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綿陽無人機產業集群入選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中國科技城(北川)通航產業園已集聚通航(無人機)企業17家、簽約金額超130億元;成功爭取低空空域協同管理試點,川協7號無人機試飛空域成功獲批,川通7號北川—金堂低空目視通道正式開通;北川永昌機場建成投用并于今年1月實現首飛,成為全省民族地區首座A1類通用機場。
知道多一點:
北川羌族自治縣促進低空經濟發展十條政策(試行)
第一條 推動低空航空器研發制造類企業落戶
推動低空航空器整機研制企業落戶。吸引整機研制的低空經濟企業落戶北川,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達到1000萬元、3000萬元、5000萬元、1億元的,分別給予100萬元、300萬元、500萬元和1000萬元的一次性落戶獎勵,同時享受其它制造業招商引資政策。
第二條 支持低空無人駕駛航空器研發服務平臺建設
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建設低空無人駕駛航空器概念驗證、測試試飛、檢驗檢測、適航審定等服務平臺,對經評審認定的項目,按項目固定資產投資額的20%給予資金補貼,單個項目最高1000萬元。
第三條 支持低空航空器適航審定
支持企業開展無人駕駛航空器適航審定。對在北川注冊并開展無人駕駛航空器適航審定的企業,同時獲得中國民航局頒發的任一類航空器型號合格審定和生產合格審定的,給予獎勵,獎勵100萬元。
(一)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取得型號合格證(TC)給予100萬元獎勵,取得生產許可證(PC)給予100萬元獎勵,共計200萬元獎勵。
(二)大型無人駕駛航空器取得型號合格證(TC)給予50萬元獎勵,取得生產許可證(PC)給予50萬元獎勵,共計100萬元。
(三)中型無人駕駛航空器取得型號合格證(TC)給予30萬元獎勵,取得生產許可證(PC)給予30萬元獎勵,共計60萬元。
第四條 完善航空器低空飛行保障
支持保險機構推出適用于航空器低空飛行的專門險種,建立低空保險快速理賠服務綠色通道。對在北川保險機構投保的主體,按年度總保費金額的20%給予一次性補助,單個主體最高20萬元。
第五條 支持舉辦低空賽事活動
鼓勵企業、協會、機構等在北川承辦或主辦對低空經濟產業體系有較大推動作用的重點賽事活動,經縣級行業主管部門備案,按不超過承辦方實際支出總費用的30%,給予30萬元資助。
第六條 支持開展航空科教低空研學活動
支持企業在北川開展各類航空科教、低空研學項目,對在縣級行業主管部門備案且面積在500平以上且接待客流量20000人/年以上科普研學基地,給予20萬元/年運營補貼,對取得省部級科普基地認證的,給予10萬元/年運營獎勵。
第七條 鼓勵開通并運營低空航線
鼓勵企業開通低空航線,首年每條境內航線(起點或終點至少一個在北川境內,航線距離不低于20公里,年度執行不少于100架次)一次性獎勵10萬元;企業飛行架次每增加100架次,給予6萬元獎勵。次年開始,對于企業新開航線、同比上一年總飛行架次增量部分按相同標準給予獎勵。每個企業年度獎勵200萬元。
第八條 支持開展低空物流運輸和旅游觀光
支持企業開展低空物流運輸,對在北川開設經主管部門審批航線的物流企業,起飛重量不超過25kg的輕小型無人機按照5元/架次給予補貼,起飛重量超過25kg的中大型無人機按照10元/架次給予補貼。每個企業年度獎勵200萬元。
支持企業開展低空旅游項目,對開通低空載人觀光航線(起點或終點至少一個在北川境內且飛行時長超過20分鐘)的企業,通過公開渠道售票且實際飛行的,每100人次給予0.4萬元補貼。每個企業年度獎勵最高20萬元。
第九條 推進低空經濟項目金融服務
將低空經濟企業納入北川企業融資扶持對象,在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股權融資、發債融資、上市融資、出口企業融資等方面給予相應支持。成立總規模為10億元的產業引導基金,對符合條件的低空經濟項目,優先列入產業引導基金投資項目庫。
第十條 加強低空經濟類人才梯隊建設
對經評價認定的頂尖人才創辦且在北川注冊成立、具有良好低空經濟產業化前景且經評審通過的企業,給予3年最高400萬元資助。
大力引進培養低空經濟領域人才,全面落實縣人才工作發展扶持措施,在人才落戶、安置、技能培養等方面給予相應支持,并在獎勵名額上予以傾斜。
(北川融媒 涪江觀察記者 胥江 唐云峰)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