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坤雨 川觀新聞記者 高敬
內江經開區半導體功率模塊陶瓷基板項目占地196畝,總投資20億元,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半導體功率模塊陶瓷基板生產基地,填補了四川在電子信息產業上游產業的空白。
其中,一期項目占地約120畝,可實現年產半導體功率模塊陶瓷基板1080萬片。自2023年7月試生產以來,通線處于滿產狀態。
出貨量位居全球首位 產品供不應求
還沒正式投產,內江經開區半導體功率模塊陶瓷基板項目已經是擁有多項領先紀錄的“明星”項目:1天完成土地收儲手續,1天完成土地掛牌程序,1天完成施工用水安裝,12天完成施工用電安裝;奠基開工376天后投產。
項目快馬加鞭落地的原因是什么?2月20日,記者來到項目現場。
中午一點,記者到達車間正是午休時間,整個車間還是一派繁忙景象。透過玻璃看去,超長的機床上,陶瓷基板正被“精雕細琢”,工人穿梭在各個工序設備之間。
“出貨量位居全球首位,滿產運行還是供不應求!”四川富樂華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富樂華)副總經理楊世兵透露,公司已與國內外50余家知名企業,建立起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建成了覆蓋全球近20個國家的銷售網絡。去年7月項目投產至今,通線滿產運行。就是這樣,公司的覆銅陶瓷基板產品,也還是供不應求。
陶瓷基板是芯片的“家”。
隨著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高壓光伏風電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功率半導體器件正向小型化、高密度、多功率和高可靠性的方向發展。其中,作為功率半導體器件的重要組成部分,覆銅陶瓷基板有著良好的熱循環性、高機械強度、高導熱率、高絕緣性和大電流載流能力,成為其中的“優等生”。但由于生產的技術門檻較高,此類產品曾一度完全依賴進口。
“公司研發的活性金屬釬焊工藝已達國際領先水平。”楊世兵舉起一片僅有幾毫米厚的陶瓷基板說,我們通過燒結技術,把只有不到1毫米厚的銅箔覆在陶瓷板表面上,然后經過顯像、酸蝕等生產環節后,把客戶的要求圖樣在基板上刻出來。“產品還沒下生產線,就被下游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商預訂了。”
“選擇在‘成渝之心’內江建廠,一個原因呢是看好成渝新能源汽車產業智能化一路高歌猛進的發展勢頭,帶動了上游基礎部件高端陶瓷基板的巨大需求。”楊世兵告訴記者,2023年,川渝兩地合計生產新能源汽車65.2萬輛,同比增長了35.8%。“都說富樂華的建廠速度快,想要趕上成渝萬億級汽車產業集群的發展速度,在生產提速上還需再加把勁!”
延鏈補鏈 完善電子信息產業布局
不僅僅是新能源汽車智能化帶來了新需求,川渝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也為陶瓷基板市場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2023年12月28日,在重慶四川黨政聯席會議第八次會議上,川渝兩地共同啟動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動。預計到2025年,集群主導產業規模突破2.2萬億元,世界級成渝地區電子信息先進制造集群初具形象,高質高效跨省域協同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到2030年,世界級集群基本建成,規模突破3萬億元。
內江的電子信息產業鏈上已聚集了集成電路板、半導體芯片、觸控顯示屏、筆記本電腦外殼等企業。內江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李清談到,功率半導體陶瓷基板生產基地項目建成投產,不僅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大大的推動內江電子信息產業躍向中高端。
“不僅如此,該功率半導體陶瓷基板項目,還填補了四川在相關領域的布局空白。”內江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機關黨委書記郭帥志談到,該項目作為國內相關領域規模最大的產品生產基地,為內江與成都、重慶及省內其他兄弟市州電子信息產業協同發展奠定基礎。
陶瓷基板的產業鏈將越做越長。作為“鏈主”企業,不但是產業支撐力量,還發揮著聚合帶動效應。楊世兵介紹,該項目除了生產外,還將布局落地相關研發中心。“希望有更多我們的上下游企業投資這里,共同打造半導體功率器件產業園。”
李清透露,依托功率半導體陶瓷基板生產基地項目,內江未來可打造西部首個工業半導體產業園。截至目前,已有數十家相關配套企業表達了合作落戶意向。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