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華蓉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內核的生產力,為擺脫經濟增長傳統路徑、贏得發展主動權提供了科學的理論指引。作為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建設的中國唯一科技城,綿陽應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將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進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實之需和未來所向。
堅持創新驅動引領,激發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萍紕撔率枪I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也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新質生產力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夯實工業經濟“基本盤”。2023年,綿陽堅持科技創新是鮮明的城市底色,也是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長板所在,以科技立市戰略促創新提能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技創新先行區取得突破性進展,位列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競爭力50強第17位、兩年提升24位,是全國進位最快的城市,獲評全國十大最具科技創新潛力城市。站在創新驅動的突破口,綿陽還應進一步加強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加大科技型企業的培育,建好創新能力強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支持工業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建立技術研發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完善成果轉化機制,調動其支持企業創新發展積極性,積極推動成果轉化,加快形成以創新驅動為主導的新質生產力。
堅持產業協同帶動,競逐工業高質量發展“新賽道”。產業協同發展是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和紐帶,也是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新質生產力強調要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前瞻性布局并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構筑產業載體,實現與新型工業化“雙輪驅動”,不斷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2023年,綿陽加快構建“4+8+1”工業產業體系、深入實施四大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倍增工程、前瞻部署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成鏈工程及未來產業,位列全國先進制造業百強市第66位、兩年提升19位,是全省進位最快的城市。處于產業協同的關鍵環節,綿陽還應進一步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拓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培育發展新動能、塑造未來競爭新優勢的關鍵領域,如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加快傳統產業與新興產業之間資源要素、結構、空間格局和市場等方面的協同融合,提高產業生產效率與競爭力,從而加快形成以產業協同發展為帶動的新質生產力。
堅持數實融合發展,催生工業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是破解實體經濟“脫實向虛”難題,保持工業經濟“量”“質”齊升的現實需要。新質生產力強調要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關鍵抓手,主動出擊、重倉布局,塑造工業經濟的無限可能性和廣闊前景。2023年,綿陽不斷探索數實融合路徑,深入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持續推進數字技術創新,聯合華為等企業打造中國(綿陽)科技城大數據中心等智慧平臺,成為全省唯一獲評國務院激勵工業穩增長和轉型升級成效明顯市州。位于數實融合發展的新關口,綿陽還應進一步充分挖掘信息技術應用新場景,鼓勵工業企業開展數字化共性技術研發,支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借助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核心數字技術,輔助企業實現降本、提質、增效,催生新的市場需求,促進以工業企業生產力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迅速提升。
?。ㄗ髡邌挝唬菏形h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