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它是由技術革命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而催生的當代先進生產力。
2月19日,“萬千氣象看四川”大型主題采訪活動走進綿陽,中央媒體和天府融媒聯動,將鏡頭和筆觸對準綿陽,前往多個點位聚焦新質生產力。探尋綿陽如何向“新”而行,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以科技創新為新質生產力“蓄勢賦能”。來看《四川新聞聯播》連續兩日的詳細報道↓
2月19日:
“萬千氣象看四川”大型主題采訪活動今天進入綿陽、眉山等地,繼續探尋四川如何以科技創新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引領產業創新升級。來看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道。
記者今天來到綿陽,這里正通過強化成果轉化載體建設,讓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轉化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質生產力。
記者 佘倩:我們來到了綿陽科技城新區智能裝備制造產業園,在我身邊的這一個高比能電池中試平臺于去年9月調試運行,截至目前,它已經是能夠實現年產6萬只電池的中試化生產平臺了。
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必須打通“中試”這“最后一公里”。目前,該中試平臺已成功轉化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全國重點實驗室的“高比能電池”成果,其續航里程是現有產品的3倍以上,最低工作溫度可達零下60攝氏度,可應用于高安全通信、航空航天等領域。
四川成科國重新能源有限公司技術總工程師 程開軍:今年3月份開始交付我們的第一批訂單,是中國鐵塔的2000套產品,在交付完成后會陸續承接后期的大批量訂單生產任務。今年的生產交付目標是完成1.4個億(元)的產值,計劃在2025年完成8-10億(元)的生產總值。
2月20日:
今天記者在綿陽、眉山、雅安等地深入采訪,探尋四川如何向“新”逐“綠”,在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同時,通過技術創新推動新興和傳統產業綠色發展。來看記者從現場發回的報道。
記者 佘倩:萬千氣象看四川,現在我們走進的是位于綿陽的東材科技,那邊正在生產的一片片很薄的產品,是光伏聚酯薄膜,和同類的含氟的光伏聚酯薄膜產品相比,它能夠解決在回收環節當中造成的污染問題。
東材科技集團副總經理 周友:東材科技也是整個國內、甚至全球唯一一家掌握這種無氟耐候光伏(聚酯)薄膜的企業,其實也是在為整個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去做這方面的努力(貢獻)。
“追光”路上更加“逐綠”,創新驅動“點石成金”。在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兩個月前,企業通過獨創的產品配方和相應的工藝流程,研制出無重稀土N56H磁鋼。這是國內業界首次采用無重稀土技術制造最高性能標準磁鋼,實現了戰略性重稀土資源的節約。
綿陽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 黃浩:我們將會持續進行技術創新,不斷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損耗,縮短和優化工藝過程,從而形成高質量、高效率的生產能力,讓企業更具市場競爭力。
(涪江觀察記者 楊沐琪 謝艷 謝斌 朱博文 陳冬冬)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