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一区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熟女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国产人成亚洲区

新聞熱線:0816-2395666
設為首頁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頁 > 今日頭條
以全力姿態打響奮進“發令槍”——綿陽各地全力以“復”忙生產拼經濟
发稿时间:2024-02-21 09:24   来源: 綿陽日報

四川陸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進行焊接作業 (記者 陳元松 攝)
 


  新春伊始,綿陽春潮涌動。全市各地企業開啟龍年奮斗模式,抓訂單、拓市場,忙生產、強研發、增干勁,以奔跑的姿態搶開新局,打響新春奮進的“發令槍”。

  

錦鴻鑫鞋業智能標準化制鞋生產線 (記者 李春梅 攝)

  搶訂單 拼開局 展現龍年新氣象

  春節期間,鹽亭縣四川威斯卡特工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劉漢良忙個不停,一直在跟進訂單,對接各項工作。

  “通過努力,這幾天拿下了一筆泰國加急訂單,訂單生產周期內預計可為企業創收2.5億元,春節公司員工都在加班加點。”劉漢良告訴記者,今年春節訂單量同比增長了20%,新增了4條生產線,人歇機不歇,24小時運轉。

  劉漢良說,新的一年,公司還將進一步擴大產能,并計劃在市場開拓以及關鍵崗位的人員引進方面再下功夫,進一步提升硬件和軟件設施,全力拿下更多訂單。

  轟鳴的機器、忙碌的操作、穿梭的車輛……正月初八,記者在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四川三臺劍門泵業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看到,機聲隆隆,工人們忙碌在數字化生產線前,嚴格按照生產要求,趕制訂單。

  去年,該企業投資800余萬元建成了全市首條鑄造砂型3D打印生產線,這成了劍門泵業提升質效的“關鍵一招”,每天可生產鑄造砂型3噸。“智能化升級,減少了模具制造時間,極大地縮短了新產品開發周期,鑄件廢品率從原來的10%降低到1%,幫助公司節約新產品開發成本40%以上。”該企業生產主管李麗介紹。

  智能化改造提速后,公司訂單幾乎接到手軟。今年開年以來,劍門泵業已拿到多家企業的水泵訂單上千臺。

  “今年春節,我們滿負荷運轉,生產不停步。”李麗說:“除了一線員工外,生產管理干部也輪流值班,確保按時完成訂單。”

四川威斯卡特工業有限公司工人正在操作機器 (記者 杜亞菲 攝)

  忙生產 干勁足 奏響春天“奮進曲”

  2月18日,龍年開工首日,江油市49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迅速趕訂單、忙生產,跑出開工“加速度”。

  在江油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記者走進四川陸亨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車間,看到員工正在生產線上忙碌著,有條不紊地進行組裝、測試等工序,全力以赴促生產、保交付。

  該公司是國內專業設計、生產制造工業硅礦熱爐余熱鍋爐、玻璃窯爐余熱鍋爐等余熱發電系統EPC總包項目廠家,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科技部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開工第一天,公司全部生產線已經在滿負荷運行,保證訂單按時交付,順利完成10個億的銷售任務。”該公司董事長陳文政介紹,近年來,隨著公司市場布局不斷完善,訂單穩步增長,今年開年以來,已對外簽訂訂單接近兩個億,加上去年沒有完成的訂單,目前儲備余熱鍋爐訂單28臺。為了保證能夠在短期內完成訂單,公司全體干部職工初二就全部到崗。

  在四川六合特種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機器轟鳴,工人們干勁十足,正有序配合搶抓生產。

  四川六合特種金屬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生產葉片鋼、航空航天用鋼、工模具鋼、艦船用鋼等鍛材、鍛件和零部件的制造商。公司產品主要銷往國內大型汽輪機生產及配套企業和航空航天等軍工企業,部分工模具鋼、葉片鋼已出口歐美高端市場。

  “大年初五公司就全面復工復產了。”該公司生產部部長張茂強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公司訂單量已累計達5100余噸。在復工復產前,公司組織了全體職工開展安全培訓與教育,并進行安全大檢查,開足馬力全面生產。

  產品交付“箭在弦上”,工人們干勁十足。大年初八,位于三臺縣古井鎮的錦鴻鑫鞋業舉行了熱鬧的返崗儀式,員工全部返崗,干勁滿滿,掀開機器的防塵布,快速投入到生產中。

  該鞋廠為四川錦鑫泰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古井鎮的分廠,采用智能標準化制鞋生產線,主要從事運動鞋服的生產,像這樣的分廠該企業在三臺鄉鎮還有2家。

  “公司訂單已經接到了6月,將完成300萬雙運動鞋的產量,全部銷往歐美十多個國家。”四川錦鑫泰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經理韓姍說。

  令人欣喜的是,因員工大部分來自三臺本地。韓姍介紹:“今年,我們計劃在本地招工2600-3000人,也會陸續引進在外的熟練工,現在我們已經安排了招工專員去周邊鄉鎮宣傳招聘。”韓姍說,今年他們計劃生產600-700萬雙運動鞋,年產值將達到7億元,實現納稅1700萬元。

  重研發 強創新 闊步全球“大市場”

  創新是綿陽這座城市最鮮明的底色。開春以來,我市多家企業正以科技創新為底色,以優質完善的技術更新,提升產品競爭力,贏得國內外市場青睞。

  2月18日,記者走進中縫重工生產車間,看見一臺臺嶄新的縫紉機正整齊排列,8條生產線火力全開,正加緊生產發往全國各地的訂單。而在公司會議室里,來自西華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的專家團隊正在討論公司核心技術新產品的研發工作,該產品的研發已進入末尾階段,計劃今年5月面市。

  “新產品把送料、鋪布、縫紉進行了三合一,效能更高、速度更快,能夠滿足客戶更多場景的需求,這個產品目前也是全球沒有的。”中縫重工總經理周芝瑛介紹。

  作為縫制行業的領軍企業,中縫重工一直以來把堅持科技創新作為公司發展的核心,近年來,公司獲得發明專利10項、實用新型技術專利80多項,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當前,乘著新產品研發的熱潮,公司正做足準備,奮力沖刺一季度任務目標。“包括物料、儲存、設計方案、市場分析,還有人才儲備工作,公司都提前做了安排,目前一季度銷售已經突破600多臺,也讓我們沖刺目標任務更有信心。”周芝瑛說。

  據了解,中縫重工在建設之初就有明確的目標——打造中國西南地區最大縫紉機整機生產制造基地。當前,公司以科技創新為底色,不斷進行技術更新,加緊研發多款新產品,得到國外市場的青睞,不斷開辟美國、印度、巴基斯坦、英國等國外市場,以科技創新底色,將國際市場拓展之路越走越寬,為奮力沖刺一季度目標任務開了好頭。

  創新帶來的溢出效應不僅僅體現在工業。位于三臺永明鎮的朝育機械有限公司在大年初四就復工。新年伊始,這家主攻農業機器人研發生產的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強化研發,助力農業現代化道路上,正趟出一條新路。

  “我們上新了新款玉米收獲機器人,它可以利用遠程控制技術,自動規劃作業路線,實現收割裝一體化作業,滿足一人一田一設備的目標。目前是我們研發的農業機器人領域最新的一款,它體積最小、最靈活,實用性能最廣泛。”公司負責人辜曉林介紹,按照生產計劃,這款玉米收獲機器人將在今年3月份進行量產。

  隨著農業機器人在現代農業生產中的廣泛運用,朝育機械今年的訂單激增,預計6月份之前完成5000余萬元的產值。(記者 蘭建春 陳元松 杜亞菲 李春梅 王何力 蔣成林 熊美娜)


 

   編輯:郭成



相关新闻:

        <button id="ykm4w"></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