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舉行的海賦長興第七屆鄰里節迎新文藝聯歡會上,1200余名業主歡聚一堂,在歡聲笑語中迎接即將到來的新春佳節。(任成辰 記者 陳冬冬 攝)
以愛之名定格幸福
涪城區開展“千家萬福”免費拍攝活動
綿陽新聞網訊 “看鏡頭,我說‘321’,你們說‘新年快樂’……”日前,記者在青義鎮戈家廟村“千家萬福”免費全家福拍攝現場看見,在攝影師的指導下,大家圍上紅圍巾、拿著燈籠對聯,正喜氣洋洋地拍攝新年全家福。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之際,涪城區開展“千家萬福”免費全家福活動,為大家送去新春祝福。“春節是團圓的日子,一家人拍一張全家福非常有紀念意義。不僅拍攝免費,攝影師還會幫我們沖洗、裝裱,實在太感謝他們了。”市民蒲女士說。“咔嚓咔嚓”的快門聲響記錄下“小家庭”的幸福瞬間,也記錄下“大家庭”的溫馨時刻。當天,城廂街道鐵牛街社區“三牛一家”居民服務社會企業有限公司工作人員也來到拍攝現場,拍下了一張溫馨的“全家福”。
涪城區攝影家協會負責人米川寧介紹,“一張張全家福充滿儀式感,承載了滿滿的回憶。每年春節,我們都為大家免費拍攝全家福,記錄幸福瞬間。”
據了解,“千家萬福”免費全家福活動是涪城區首創的新春文藝惠民活動,自2016年舉辦至今,涪城區攝影家協會的攝影師們已為3500余戶家庭免費拍攝全家福,受到群眾熱烈歡迎。(張婧 記者 劉鳳君 實習記者 王路遙)
鹽亭永泰鎮:春聯送到家門口
綿陽新聞網訊 隨著2024年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鹽亭城區悄悄換上喜慶的“新裝”,各街道、鄉鎮也紛紛開展“金龍迎春春聯送福”主題活動,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營造喜慶、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走在大街小巷,一串串火紅的燈籠捎來了濃濃的“年味兒”。“過年的氣息越來越濃了”,在兩江廣場,市民楊金平高興地說。
除了掛燈飾,在永泰鎮迎新春、寫春聯、送春聯進村(居)活動現場,書法家們揮毫潑墨、運筆自如,“接福迎祥龍賀歲花裁柳燕鳴春”“處處歡聲辭兔歲家家燈火慶龍年”……一副副春聯、一個個“福”字映紅了群眾的笑臉。
“春聯送到家門口,這份祝福讓我們心里暖暖的。”拿到心儀的春聯,市民姚瓊霞開心不已。(記者 杜亞菲)
北川永昌鎮群聯村擺開百桌壩壩宴,上千村民共品美食、共享團圓、共話鄉情、共謀發展。(周奉吉 諶子楷 記者 胥江 唐云峰 攝)
北川群聯村:千人共享壩壩宴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村晚”在北川永昌鎮群聯村舉行,與此同時,近百桌壩壩宴在村委會門前依次擺開,上千村民共品美食、共享團圓、共話鄉情、共謀發展,在文化“大餐”中飽眼福,在百桌壩壩宴中飽口福,在新春團圓中享幸福。
記者在現場看到,村委會門前百余米長道路上掛起了紅燈籠,村委會文化廣場上,新春文藝節目匯演熱鬧非凡,村民在家門口享受豐富多彩的文化“大餐”。志愿者在現場寫春聯、掛福字……大家眼里心里滿是喜悅。
正午時分,千人壩壩宴正式開席,村民們有序就座,有說有笑,敘家長里短,談家鄉變化,對未來的發展也更有信心。“好幾年沒有回家鄉了,這次回來恰好遇上全村大團年。”村民楊小紅說,“見到了很多好朋友,感覺大家的日子越過越好,家鄉的發展越來越好!”(周奉吉 諶子楷 記者 胥江 唐云峰)
三臺順江村:鄰里歡聚慶團圓
綿陽新聞網訊 吉祥獅舞、川劇變臉、歌舞雜技……近日,一場熱鬧的壩壩宴在濃濃的年味中熱鬧開場,“美好順江睦鄰相伴”幸福鄰里節主題活動在三臺潼川鎮順江村委會廣場舉行。同時進行的,還有2023年度“五星文明戶”“最美家庭”“最美庭院”表彰活動。
活動當天,50余桌壩壩宴擺滿了順江村委會廣場,500余名村民齊舉杯、共筵席、享聯歡。村民代安國感慨地說:“活動讓村里的老百姓聚在一起拉拉家常、敘敘舊,新老朋友歡聚一堂,感覺很開心。”
此外,活動場外還設置了新春送福、普法反詐宣傳、愛心義剪、愛心義診等活動,受到群眾歡迎。
潼川鎮黨委書記嚴剛介紹,開展系列迎春活動,目的在于引導群眾積極參與社會治理、主動融入和諧社會建設、助力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同時烘托節日氣氛,傳承與鄰為善、互信互助的良好社會風尚,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幸福感。(戴芝橋 胡麗 記者 李春梅)
江油白玉村:多姿多彩辦“村晚”
綿陽新聞網訊 近日,江油市方水鎮白玉村首屆“村晚”上演,鄉親們登上舞臺載歌載舞,唱響鄉村振興和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
當晚7:30,伴隨舞蹈《活力四射》,白玉村首屆“村晚”拉開帷幕。晚會上,有村民自編自演的舞蹈、非遺展演、啞劇等鄉土特色節目,也有古箏《漁舟唱晚》、手語舞《感恩的心》、洞簫《今生情可鑒》等。
原創啞劇《城里人和農村人》,兩位表演者生動有趣的肢體和幽默詼諧的表情逗得現場觀眾笑聲不斷、歡樂無比。京劇《打虎上山》,“楊子榮”英武的姿態、豪邁的唱腔更是贏得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舞臺上,演員盡情展現風采,舞臺下,觀眾紛紛拿起手機,記錄精彩瞬間。
“村晚”誦的是鄉音、唱的是鄉情、舞的是鄉韻,不僅為父老鄉親們奉上了一場文化盛宴,更進一步培育了文明鄉風、豐富了節日文化產品供給。(張添銀 記者 陳元松)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