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文化人弘揚新風 以文聚力引領發展
游仙:文化惠民有溫度幸福生活有熱度
文化,是城市的底色和靈魂,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舉辦“2023綿陽蟬躁音樂節”、開展街頭文化活動、舉行“農田小畫家”插秧活動……展開游仙思想文化工作的壯闊畫卷,一筆一畫書寫的是文化活動的惠民新韻,一撇一捺勾勒的是文化創作的時代新風,一幀一頻記錄的是幸福美好游仙的和美愿景。
亮點頻出,鼓舞人心。近年來,游仙在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文藝精品創作、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提升工程、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等方面成績顯著。
“聲動游仙 情暖富樂”游仙區2024新春音樂會激情奏響
以文惠民 唱響富樂旋律
去年10月,游仙拍攝的央視《江山如畫》系列交響音樂會綿陽篇,在CCTV-15頻道播出,音樂會直播在微博、百度、優酷等央視頻官方賬號同步分發,獲得百度首頁推薦、優酷直播頻道輪播焦點位、優酷資訊頻道焦點大圖等重點資源位推薦,直播總觀看量達1543萬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音樂會不僅在游仙區內有“綿州第一山”稱號的富樂山錄制,而且一開場,主持人就化身“探索者”“文化旅人”等角色,以情景對話的形式向全國觀眾介紹越王樓的悠遠故事。
聲與舞縱情交錯,音與樂高聲互歌……現場,一眾知名藝術家齊聚于此,用一首首音樂向全國觀眾展現了游仙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盛。
近日,游仙區2024年“芙蓉四季”系列活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暨送文化進萬家活動走進石馬鎮,以文藝演出、健康咨詢、送春聯等方式,為群眾送上精彩的文化大餐。
活動以開場舞蹈《東方神韻》拉開帷幕,小品《我愛你中國》,川劇《變臉+吐火》《人間好》,魔術表演,薩克斯《北國之春》,舞蹈《燈火里的中國》《敦煌》《龍舞》等11個節目相繼上演,精彩紛呈,贏得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和喝彩。
“好聽又好看,感覺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了,而且現在游仙經常開展文化活動,我們大家也很開心能參與到其中來。”現場觀眾紛紛點贊,并用手機記錄下美好時刻。
這是游仙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的生動一幕。
文化來源于人民,服務于人民。近年來,游仙開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舞動游仙”“樂享游仙”“翰墨游仙”“書香游仙”“街頭文化藝術季”等系列文化活動400余場,依托于“紅色文藝輕騎兵”志愿服務隊進基層、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養老院等活動100余場,惠及群眾30萬余人次。
同時,游仙成功舉辦“頌歌獻給黨禮贊新時代”——2023年游仙區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歌詠比賽;成功承辦2023年央視《江山如畫》城市形象宣傳錄制活動,國家知名藝術家及嘉賓剛強、楊洪基、劉勁、云朵等推介點贊游仙,全網各媒體播放量達1500萬;成功舉辦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演出活動,中國著名歌唱家霍勇、周璇、王潔實參與演出;承接2023年“科幻與未來”中國知名科幻網絡文學作家綿陽行;舉辦線上“芙蓉四季”優秀文藝作品展24期。
游仙區第三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大賽
以文聚力 激發創作熱情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近日,“聲動游仙情暖富樂”游仙區2024新春音樂會激情奏響,以熱情洋溢的演出營造昂揚向上、喜慶熱烈的新春氛圍。在優美動聽、慷慨激昂的旋律中,回味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感受屬于游仙人的美好生活。
“東津路上銀杏葉子綠了又黃,歲月就好像蝴蝶的翅膀……”音樂會以一首游仙原創曲目《東津路上》拉開帷幕,也喚起游仙人的兒時記憶。
此次音樂會以“聲動游仙情暖富樂”為主題,以歡快、激昂為基調,分為《遇見》《逐夢》《綻放》《春潮》四個篇章。演出以游仙教師合唱團為主體,融合童聲合唱團,以混聲合唱、童聲合唱、男聲小合唱、女聲小合唱、表演唱等形式演唱綿陽、游仙本土原創作品、中外經典合唱作品。
“音樂會形式非常新穎,讓我感受到現在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濃濃的新年節日氛圍,也希望能有機會聽到更多游仙本土原創歌曲,被大家記住、傳唱。”觀眾李瑞分享道。
近年來,游仙區立足轄區資源稟賦,持續在推動文旅產業發展和文旅消費升級上持續發力,不斷豐富文化供給,拉動文旅產業消費增長,全面提升轄區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據悉,去年以來,游仙創作歌曲、舞蹈、微視頻、書法美術等文藝精品500余件,榮獲國家級獎項2個,9件作品在省、市級活動中獲獎,8件作品入展省市級以上展覽。本土原創歌曲《點亮未來》,被選作游仙區第六屆群眾運動會主題曲,歌曲《為你而來》被學習強國平臺采用,舞蹈《熔煉》獲省首屆街舞大賽第三名。音樂作品《看山看水看中國》《敕勒歌》參加四川省教育廳首屆西部學校音樂周展演活動,榮獲省級教師組一等獎。推出優秀文藝項目“芙蓉四季”系列文化活動榮獲省委宣傳部文藝扶持資金20萬元,“游仙街頭文化”榮獲市級文藝項目扶持資金3萬元。
不少游仙人,也拿出自己的亮眼成績——王勇創作的書法作品在“文旅情巴蜀韻”四川省第二屆公共空間視覺藝術宣傳展覽入展作品中獲“優秀作品”獎(最高獎)、作品《山谷題跋數則》在第三屆四川藝術節四川文華獎美術獎優秀作品展中獲書法類“優秀作品”獎;華林創作的中國畫《天湖》入選第三屆四川藝術節文華美術獎;詩朗誦《唐詩里的中國》榮獲2023年“中華經典誦讀講演系列活動”全國三等獎、四川省“一等獎”。
游仙區2024年“芙蓉四季”系列活動
以文興業 助推鄉村振興
去年8月,游仙區第三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大賽舉行。各鄉鎮妙招頻出,在魅力競演大賽上展風流、顯風采。
仙鶴鎮推薦的特色節目——嗩吶獨奏《百鳥朝鳳》,在大賽中榮獲“特色鄉土文化節目”一等獎。嗩吶聲以熱情歡快的旋律喚起人們對大自然的熱愛,對勞動生活的回憶,展現了仙鶴的文化氣息。仙鶴鎮也最終拔得頭籌,榮獲“魅力鄉鎮”稱號。
而現場觀眾也在仙鶴鎮“代言人”的生動語言中,進一步走近仙鶴——仙鶴鎮因“朝真飛仙,柏林駐鶴”傳說而得名,幅員面積79.8平方公里,轄區呈淺丘寬谷地貌,山灣靜美、林木茂盛、六畜興旺、物產豐富,塘河湖堰等水利設施遍布全境,道路交通四通八達,享有“糧果仙鄉”的美譽。
在仙鶴,不僅有產業的有力支撐,更有文化的豐厚滋養。
近年來,仙鶴也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文化自信,組織鄉賢名士,聘請專家學者,系統梳理、挖掘、提煉本土文化,以史資治,以史培根,編撰《仙鶴風華》,用樸實真摯的語言講述仙鶴歷史文化和身邊孝老敬親、勤儉自強、創新創業等感人故事,讓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熏陶,將淳樸民風、文明鄉風根植于心。
這是游仙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助推鄉村文化不斷提檔升級的力證之一。
“去年以來,我們全面完成片區公共文化設施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啟動鄉村文化振興‘百千萬’工程,制定《游仙區第三屆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評選標準》,評選出區級鄉村文化振興樣板村鎮17個,市級樣板村2個。”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止于此。游仙通過開展游仙區第三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大賽,評選出區級魅力鄉鎮3個;參加市級三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大賽,小枧鎮榮獲市級魅力鄉鎮,1人榮獲市級鄉村文化能人,區委宣傳部榮獲市級三屆鄉村文化振興魅力競演大賽優秀組織獎,情景講述《凡人之善》獲評綿陽市特色鄉土文化節目三等獎。
同時,新橋鎮、魏城鎮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工作經驗也入選2023年《四川省鄉鎮公共文化服務提質增效試點建設集萃》。
弘揚主旋律,打好主動仗,傳播正能量。一篇篇稿件、一張張圖片、一段段影像,正全面展示著游仙高質量發展的力量不斷凝聚,追夢的腳步從未停下。(李健 記者 周鈺 文/圖)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