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全面辯證看待四川經濟形勢,做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我們要不斷深化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準確把握黨中央關于當前經濟形勢的重大判斷,堅持用科學方法謀劃和推進經濟工作,奮力完成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沉著應變、綜合施策,推動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特別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果斷部署一攬子增量政策,使社會信心有效提振,經濟明顯回升,再次展現了中國作為世界經濟重要引擎的強大韌性,充分證明中國的發展腳步不可阻擋。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根本保證,精辟提煉出五對“必須統籌好”的重要關系,即必須統籌好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的關系,必須統籌好總供給和總需求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培育新動能和更新舊動能的關系,必須統籌好做優增量和盤活存量的關系,必須統籌好提升質量和做大總量的關系。這為我們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重要方法論。
當前宏觀經濟面臨的困難挑戰,黨中央有清晰明確的判斷。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大國戰略博弈更加激烈,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不利影響加深。從國內看,主要是需求不足,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群眾就業增收面臨壓力,風險隱患仍然較多。同時必須看到,我國經濟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對大局大勢的科學判斷上來,精準把握時與勢、辯證看待危與機,努力于危中尋機、化危為機,在綜合施策中有力應對。
作為我國發展的經濟大省和戰略腹地,四川正處于結構調整、動能轉換、發展轉型最吃勁的緊要關頭,雖然保持經濟平穩運行面臨不小壓力,但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仍然較多。國家戰略腹地建設帶來的戰略機遇,是繼三線建設、西部大開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等國家戰略之后,四川面臨的又一個歷史性機遇,將為四川運籌高端資源要素提供重大牽引,提升四川在全國發展版圖中的優先級和競爭力;國家宏觀調控組合拳帶來的政策機遇,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持續為四川發展提供政策紅利;“十五五”規劃編制帶來的窗口機遇,將謀劃布局一批事關四川戰略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項目,持續增強四川發展后勁。省委前瞻謀劃布局、集中資源力量培育的新增長點,也將進一步催生新供給、創造新需求、暢通經濟循環。我們要正確認識經濟結構變革、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經歷的陣痛,同時把握好四川面臨的一系列重大機遇,努力把各方面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以抓機遇促發展的四川成效為全國大局多作貢獻。
實踐證明,經濟恢復是一個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波浪式與曲折式是形態,發展與前進始終是主流。無論形勢多么復雜嚴峻,只要我們用全面辯證的眼光分析判斷當前經濟形勢,正視困難、堅定信心、認清大勢,勇于善于搏擊風浪,就一定能在辨析風險挑戰中捕捉發展機遇,在應對復雜局面中贏得工作主動。 (原載2024年12月25日《四川日報》)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