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農民日報》以《打通供水路 凈水潤民心——四川三臺縣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作》為題,關注報道了綿陽三臺縣通過擴建提升水廠、供水站等農村用水管道工程建設,提升用水工藝,確保農村用水安全。全文報道如下:
打通供水路 凈水潤民心——
四川三臺縣全力推進農村飲水安全工作
“不僅供水壓力大,隨時打開都有水用,真是方便!”在四川省三臺縣樂安鎮天馬石村,村民白光紅擰開自來水龍頭,潔凈的自來水“嘩啦啦”噴涌而出。“去年裝上自來水后,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了。”
在白光紅的記憶里,以前村里家家戶戶都守著“一口井”,做飯、喝水、洗澡全靠從井里打水。但三臺縣有不少地方像天馬石村一樣,村民們的生活依賴井水,暴雨時經常渾濁,干旱時又很容易缺水,極端天氣造成的生活用水不穩定,讓不少村民苦不堪言。
轉機發生在2022年10月,三臺縣開始實施城鄉一體化供水項目,就是為了徹底解決農村飲水難題,構建從水源到水龍頭的農村飲水安全保障體系,讓廣大村民能夠享受到和城里一樣的“同網、同質、同管理、同服務”的服務。
“三臺縣劃分為南路、北路兩大供水片區,可解決33個鄉鎮生活用水。一期項目覆蓋6個鄉鎮,規劃連通3個中型灌區水域水系,系統整治渠道1180千米、提灌站44座,中小河流4條、山洪溝17條,運維道路20公里,完成3個灌區信息一體化建設。”三臺縣水利局農村供水總站副站長張雄說,項目建成后,將初步構建縣級水網體系,綜合提升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集約利用與優化配置、河湖生態保護治理等能力和水網智慧化水平。
張雄介紹,目前除了擴建提升水廠、供水站外,正在修建的中型的囤蓄型水庫——祠堂灣水庫,也將作為周圍鄉鎮、村莊的備用水源,共同形成互為備用、互為補充的城鄉一體化供水格局。
除了農村用水管道工程的建設,用水工藝的提升也是農村用水安全項目的另一大舉措。“我們正對塔山水廠內部進行擴容作業,擴建后,該水廠日供水能力將從以前的1500噸躍升至3500噸,供水量將在原有基礎上增加兩萬余人。”在距離塔山場鎮7公里左右的三臺縣農村飲水提質增效項目施工現場,項目負責人王恒睿向記者介紹。
“為了確保自來水的水質、水量、水壓,總公司每季度都要花兩天時間開展制水工藝和服務管理培訓。”王恒睿說,縣里還推行了三級檢測制度:一是專業技術人員在配備的化驗室進行常規的自檢,二是縣級水利部門每季度委托縣疾控中心進行巡檢,三是縣衛生部門不定期進行抽檢,保證村民不光能喝上好水,還要喝得放心、安心。
截至目前,三臺縣農村供水自來水普及率已達91.43%,規?;┧侍嵘?0.82%,水質合格率達95.41%。
編輯:譚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