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備受關注的《廣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被正式批準,并將于12月30日起正式實施。《規定》聚焦解決電動自行車非法改裝、擅闖紅燈、違規停放充電等突出問題,對電動自行車安全使用進行了規范。
外賣騎手是電動自行車的重要使用者,在繁忙的城市交通中,這一群體一直面臨著不可忽視的駕駛安全隱患。闖紅燈、超速、逆行等現象頻發,不僅影響了路面交通秩序,也威脅著公共安全和騎手的生命健康安全。規范電動自行車的管理和使用,將推動這些問題的改善,給騎手職業安全帶來更好的保障。
總體來看,《規定》亮點頗多,針對即時配送行業專門提出多項規范要求。例如,對用于即時配送等民生服務行業的電動自行車,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核發專用號牌。這一規定的好處在于,將即時配送車輛與普通電動自行車進行區分,不僅能夠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效率和精準性,還能夠推動提升企業的安全管理水平,使即時配送行業更好地融入城市交通體系。同時,也有助于提升騎手的職業形象與行業的整體規范性。
值得關注的是,新規中“最高時速不得超過十五公里”“對一個星期內有三次以上嚴重交通違法行為的駕駛人實行派單管控”等規定,雖然看似影響了騎手的配送效率,但規定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要保障每一位騎手的生命安全。
為了緩解騎手的配送壓力,《規定》要求企業按照遵守交通規則、守法行駛可完成配送任務的標準,考慮配送人員步行、等候等因素,合理設定配送時限、路線。因此,不難看出,落實新規的關鍵還在于平臺企業要優化算法,設計合理的配送規則,確保騎手能夠在遵守交通法規的前提下完成任務。
此外,在《規定》的落實過程中還需要各方壓實主體責任。相關行業組織要指導有關企業科學制定制度規則、考核指標、平臺算法,制定行業自律公約,并督促會員單位落實。工會組織也要引導騎手按照新規要求,在配送過程中遵守交通規則,提高服務水平。同時,督促企業在制定規則時考慮騎手需求,保障騎手安全,共同優化騎手的從業環境。
廣州的新規提醒我們,在追求速度的同時,絕不能忽視最基本的安全底線。期待這樣的政策在全國范圍內推廣,讓城市交通更有序,騎手安全更有保障。(張菁)
編輯: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