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富樂山下芙蓉溪畔的市民在冬日收到一份暖心的“禮物”,歷經3個多月的改造,中華科學家公園煥新回歸。
12月2日,記者再次來到中華科學家公園看到,現場的施工圍擋已經拆除,公園提升改造后正式恢復開放。這個承載著滿滿“科技之光”記憶的地方,“顏值”更高了,“功能”也更強了,得到了市民和游客的認可。
01
游客周女士
66歲的周女士是上海來的游客,她直言,沒想到富樂山腳下還有這樣一座敞亮的特色公園,“仔細看了下,廣場周邊各類科學家雕像惟妙惟肖,還有很多科普知識,感覺很有意義。”
市民羅慶能
02
退休的市民羅慶能和朋友們經常在這里唱歌,他覺得兩個變化最大,一是破損的地面采用大理石重新鋪設防滑也美觀,二是兩邊新增了風雨長廊,“能遮風擋雨,特別實用!”
03
市民高女士
市民高女士和朋友對煥新回歸的公園頻頻點贊,“一進來就感覺到很通透,景觀連貫性很強,整個公園給人的感覺非常大氣、漂亮。”
市民謝建華
04
謝建華女士常和朋友們在公園廣場打太極拳,她認為,改造后,公園綠植梳理整齊了,新建了座椅,功能更完善;整個公園感覺也更加通透寬敞;公園里的雕塑重新梳理布局后,層次感更強,和智慧大腦雕塑形成了互動。“作為綿陽人,走進這里,感覺很自豪。”
本次中華科學家公園提升改造,歷時3個多月,對科技巨匠雕塑群與公園內“智慧之城”“科技之光”等特色景致進行傳承和提升的同時,規劃打造了入口及指南針文化區(指南啟航)、印刷術文化區(文化印記)、造紙術文化區(竹話紙韻)、火藥發明文化區(文明火石)、智慧之城文化區(智慧聚場)、臨街風貌區(綠意之窗)六大區域。
項目建設單位四川嘉來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現場負責人賈猛介紹,將加快和相關部門對接,加強公園后期管理,既要建好也要管好,為市民提供高品質戶外休閑活動場所。
(涪江觀察記者 蘭建春 何茂松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