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拍攝的2024年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動現場。新華社記者 陽娜 攝
新華社北京11月23日電 題:中國旅游業“智慧”含量日益提高
新華社記者陽娜
戴上VR眼鏡,跟隨屋脊獸“小龍仔”沉浸式探索北京中軸線的起源及其背后的中國智慧;在便攜式AIGC拍照設備的屏幕前,游客將面部特征融入場景故事模板,生成自己的故事海報;在巴掌大的全息投影互動盒子里,看到立體鮮活的數字人介紹博物館展品……日前舉辦的2024年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動中,48個智慧旅游項目集中亮相,展現了中國智慧旅游發展的成果。
今年暑期,國產游戲《黑神話:悟空》帶動了取景地山西景區爆火。“我們將致力于通過多種形式展現景點中的文化,引入數字化展陳、3D打印等方式,打造智慧化旅游項目,把流量轉化為‘留量’。”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陳少卿說。
此次展示活動釋放了一個強烈信號:中國智慧旅游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智慧含量持續提升。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發布的《2024年智慧旅游圖譜研究報告》顯示,中國智慧旅游經濟總體規模從2019年的4329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0382億元,5年間規模增長了1.4倍。預計2024年,中國智慧旅游經濟總體規模將達到12500億元,同比增長20%左右。
“中國數字技術與旅游行業的融合越來越深入,智慧旅游為游客出行提供智慧化、網絡化的服務初具成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王曉麗說,未來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旅游場景的融合創新將不斷深化,擴大中國旅游生態發展空間。
中國在全國范圍內大力推進智慧旅游發展。多部門印發《智慧旅游創新發展行動計劃》;工信部等部門發布30個“5G+智慧旅游”應用試點項目,推出42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的培育試點項目;截至目前,中國已建成近30個綜合性智慧旅游平臺。
近年來,中國智慧旅游產業相關基礎設施日漸完備。截至2023年5月,中國已有3382個4A和5A景區實現了5G網絡覆蓋,占4A和5A景區總數的89%;截至今年7月,中國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數達25.4億,智能閘機、智慧大屏、智能攝像頭等物聯網設施在景區大量布設……
《2024年智慧旅游圖譜研究報告》的數據表明,中國支撐智慧旅游發展的網絡與通信基礎設施正在逐步完善,智慧旅游大模型呈現“百花齊放”發展態勢,各地文旅云平臺、大數據平臺加快推進,為智慧旅游發展提供有力的算力基礎設施。
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新突破推動旅游行業數智化加速升級,為智慧旅游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比如以沉浸式體驗大空間為代表的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空間火爆全國;普陀山聯合力石科技打造的一碼通平臺鏈接線下場景;北京阿派朗樂園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與VR/MR技術,讓孩子們與智能系統虛擬角色共同創作,獲得沉浸式體驗等。
11月22日,在2024年智慧旅游示范展示活動上,觀眾體驗漫步式VR項目“中軸奇妙夜”。新華社記者 陽娜 攝
在“數字中軸”項目中運用“游戲科技”創新集成了“場景+時空”,為北京中軸線構建了超大地圖,“數字中軸·小宇宙”數字化地復刻了中軸線。
“我們希望讓更多人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在數字的世界互動體驗北京中軸線的文化魅力。”騰訊公司副總裁、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負責人陳菊紅表示,公司還將數字中軸、甲骨文、三星堆等項目中的數字資源持續沉淀下來,旨在構建“多模態”數字資源庫,通過“探元平臺”向全社會開放。
中國旅游研究院副院長李仲廣介紹,游客越來越傾向于利用互聯網資源來尋找旅游靈感、比較產品、分享經驗以及完成預訂流程,比如有75%的游客通過在線旅游平臺獲取旅游信息,85。5%的游客體驗過沉浸式旅游活動。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司長滿宏衛表示,當前數字經濟發展逐步從技術創新驅動轉向應用創新驅動,伴隨著大眾旅游發展和個人數據終端的普遍應用,中國旅游市場的規模效應將充分彰顯,智慧旅游發展的空間將更為廣闊。
編輯:郭成